1.8 围淤为田

    1.8 围淤为田 (第2/3页)

赋。待学成归乡,出仕地方,便把田亩收回学坛,再酌情分与他人。

    陈寔等大儒听完,竟齐齐起身,向刘备行大礼。

    刘备如何敢受。侧身避过,又急忙上前将诸位大儒扶起。

    能想到寒门学子,恩师甚是欣慰。正如恩师先前所说,豪门、寒门皆是百姓。寒门能出贵子,才是为君之道。楼桑学坛,文风鼎盛。堪称第一的北海一龙三人,都是寒门子弟。

    听说刘备准备给学坛弟子每人十亩良田。公孙瓒和田骅也来求取。

    恩师便问道:你二人家境殷实,何不专心学业?

    不料二人振振有词:我等亦是楼桑学子,为何不能种田?

    恩师点了点头:定要好生耕种,切莫令良田荒芜。

    恩师自然明白两人所想。

    学坛毕竟是学坛。

    与外面的花花世界,大有不同。在这里比的不是家境,而是德操学识。北海一龙能被学子钦佩,正因才华横溢,人品高洁。公孙瓒和田骅纵家财万贯,在学坛的名气远不如北海一龙,便是明证。

    由北海一龙而始,如今种田成了学坛新风尚。两人岂能自甘人后。

    四位大儒手中的四千亩良田,不日便被瓜分一空。想想也是,不过分给了四百学子。学坛学子千人。尚有一多半没分到呢。

    一群儒服长袍的学子,与裤腿高卷的农人一起下田劳作的场景,许只有在楼桑才能得见。

    尤其是还有穿锦袍的富家公子。一亩田的收成,怕是还没有身上的袍子贵呦。

    旁人问起,个高的公子这便龇牙一笑:少君侯备,乃我挚友。北地种田第一,非他莫属!作为他的挚友,我瓒公子,又岂甘于人后?

    有理啊……

    没有分田的同窗好友,皆来帮忙。学坛甚至依稻作时令,休‘农假’。例假(如冬至、夏至),节假、农假、寒暑假,遂成为楼桑学坛固定的假期。

    屉舟运来秧苗,插秧开始。学子们天资聪颖,一学就会。

    给北海一龙帮忙插秧的学子,尤其多。横平竖直,纵横阡陌,连有经验的老农都不禁竖大拇指。

    插完秧,管宁这便请众同窗去酒垆小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