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权利觉醒

    1.45 权利觉醒 (第2/3页)

”,及“郙阁道”,试建悬索。确认可行,再大力推广不迟。

    郙阁道,位于沮县西嘉陵水边,临江高崖。其地名“析里”,故又称“析里桥阁”。有桥跨溪,溪通汉水,水涨时交通阻绝。前太守李翕凿石架木,建阁道以利行旅。刘备命人细细检修。更换朽损支柱、木板,皆换成杉木。

    所谓“日晒千年杉,水浸万年松”。用杉木做支架,自然极好。再涂以大漆,当用百年。

    交通畅通,商旅不绝于道。武都与陇右各郡联系紧密。才能发挥出地利优势。丝路流金。可经由武都入汉中、巴蜀。蜀锦和蓟茶,冠绝商道。

    与地域性明显的蜀锦不同。蓟茶并非仅限蓟国所产。更多是指蓟国的制茶工艺。

    只需用蓟国的制茶工艺,各处皆可称“蓟茶”。

    武都郡,便是后世“陇南绿茶”的主产区。荒山辟成茶园,自是上佳之选。无需刘备费神。蓟国茶商早已闻风而至。蓟王在哪,蓟商、蓟工、蓟人便会蜂拥汇聚于此。

    将散落在荒山之间的茶株,尽数寻出并移栽一处。自需氐人配合。氐人青壮多去凿山通路,辟水圩田。还有修筑城池宅邸,不一而足。剩下老弱尽数入山,移栽茶树。

    一株茶树,可折百钱。此比挖野菜,赚钱何止百倍。记住“不伤主根”、“泥糊断根”等要领,留守氐人这便纷纷入山,挖掘茶树。一株可卖百钱,自当倍加小心。

    所谓聚少成多,荒山渐变茶山。亦不过在数月之间。

    先前只有陂田。说白了,便是沿缓坡开辟的山田。田随山势,绵延起伏。并不平整。耕种起来,多有不便。汉阳太守范津与幕府西官,在大震关下西麓,绵延无尽的荒山丘陵间,负土填山,层层堆起长堤。又借地势,引水通渠。“层层陂田,平整如梯”。“山田相接,如梯相连”。

    刘备随取名为“梯田”。

    号称天下第一的“庄浪梯田”,早出二千年。蓟国种田,当真叹为观止。

    陂渠灌溉,翻车引水。陇山西麓又雨水丰沛。万亩梯田,水光潋滟,云舒云卷,美如画卷。

    刘备欣然点头,手指绵延群山言道:待万亩成万顷,屯田大成之日。当可活民百万。

    范津言道:只因良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