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息事宁人

    1.125 息事宁人 (第2/3页)

会认。只因,如若认了,便坐实朱雀阙书上‘卖官贩爵’、‘妇人干政’之言。乃至德行有污,颜面无存。若引百官劾奏,宗室群起而攻。董氏如何还能窃居太皇大位。”

    何进亦随之进言:“车骑将军所言极是。太后万勿逼迫太紧。反令董氏一门恼羞成怒。”

    “国祚至此,夫复何言!”何太后一声悲叹。

    见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何苗,齐齐来看。

    长乐少府袁逢,遂起身进谏:“太后息怒。今少帝继位,窦太皇垂帘。必不会重蹈,先帝覆辙。只需忍耐数年,则万事无忧矣。”言下之意,道路曲折,然前途光明。

    可谓一语中的。何太后言道:“既如此,诸君以为,该当如何。”

    长乐少府袁逢,计上心来:“何不请窦太皇出面,趁三月上巳节时,三宫与少帝,泛舟濯龙园。席间,太后见机行事。料想,董太皇必欣然悔悟。”

    “少府乃老成谋国之言。”何进大喜。

    “臣,附议。”何苗亦无话可说。

    “如此,朕便依计行事。”何太后轻轻颔首。

    “太后明见。”众人下拜。

    数日后。北宫,永巷,黄门署。

    张让、赵忠,相约密会。

    “如何?”赵忠忙问。

    “事与愿违。”张让摇头叹气:“三宫皆无动静,亦无风传。唯董太皇诏命司隶校尉袁绍逐捕,五日一会。”

    “怎会如此?”赵忠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实不知也。”张让苦笑:“天亡你我,非人力可为。”

    二人枯坐,相对无言。

    “先前,家中来人,言颍川旧宅尚在。”不知过了多久,张让忽言道:“不如上书乞骸骨,就此归乡,或可得善终。”

    赵忠惨笑一声:“你我刀锯余人,树敌无数。天下恨不能食肉寝皮。若离深宫,不出洛阳八关,必满门惨死,如何善终。”

    “唉,事已至此,又当如何。”张让唏嘘。

    “若不想隐姓埋名,举家避居深山,世代与野兽为伍。唯有放手一搏,有进无退。”赵忠言道:“一计不成,再出二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