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何愁不嫁

    1.45 何愁不嫁 (第2/3页)

等十九人发动政变,迎刘保为(顺)帝。顺帝论功行赏,众人均得封侯。黄龙受封湘南县侯,食五千户。并于永建元年(126年),悉遣就国。黄龙于是抵达湘南,筹建湘南侯国。永建三年返京,“更相贿赂,求高官增邑”。不料事发。于永和二年(137年),再返湘南,减食四分之一。黄龙死后,遂葬湘南境内。

    我朝惯例。凡宫廷政变有功,举事黄门,多因功封侯。桓帝时,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诛大将军梁冀有功,受封为“五侯”,食邑一万,乃至二万户。

    曹节亦不例外。

    永康元年,桓帝崩。建宁元年,曹节领中黄门、虎贲、羽林军一千人,入河间,迎刘宏继位。因功受封为长安乡侯,食六百户。后因党锢之功,改封育阳侯,增食三千户。熹平元年十月,与王甫等,同诬勃海王刘悝谋反。增食四千六百户,计八千二百户。

    若此时乞骸骨,退位让贤。依律,当由太傅杨彪辅政,与辅汉大将军刘备“并录尚书事”。曹节因让贤之功,当再酌情增食八百至一千户。为万户侯。

    顺帝之明,便在于将政变有功宦官,各自封侯后,“悉遣就国”。远离禁中,权力中心,为新人腾位。桓帝却将“五侯”留在身边,灵帝亦如此例。乃至宦官专权,恃宠骄横。令外戚与内官矛盾,不断激化。相互攻杀,内乱亡国。

    就曹节而言。择此时“功成身退”,乃明哲保身之举。心头大患,大将军何进,已兵败身死。待蓟王刘备主政,感其拥功不恃,拱手让贤之举。必不会无端加害。

    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然心中唯一牵念,便是养女。

    何不一并带走。

    曹节自有难言之隐。

    蓟王威名赫赫。连立二帝,功高盖世。年方二十五六,却已是三朝元老。蓟王龙精虎猛,气宇轩昂。春秋鼎盛,京中望气者皆言,当可长命百岁。掐指一算,尚余甲子年华。大将军何进兵败身死,再无人能与其争锋。诸如董重、何苗之辈,提之作甚。

    蓟王自就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