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三家解兵

    1.7 三家解兵 (第2/3页)

不敢擅断。先令各自解兵归营,再交蓟王定夺。

    蓟王远在北国,尚未动身。先命閣下主记蒋干,并太傅杨彪,及三公九卿,宗室诸刘作陪。车入各营,询问详情。

    本以为乃大将军董重并太师王允,权臣内斗,才被关东有机可乘。不料细问之下,张济等人竟言,乃奉史侯之命,行兵谏。(迫)使董侯禅位。

    再入粟市,问袁绍。

    袁绍取合肥侯敕令示之。辩称,君命难违。

    看似关东并关西,地域之争。岂料,竟有前后三位帝王,裹挟其中。

    蒋干不敢怠慢。逐条陈列,如实上报。且看蓟王如何定夺。

    不等六百里送至北宫瑞麟阁。洛阳朝野,已议论纷纷。

    蒋干入营时,太傅杨彪,并三公九卿俱在。一传十,十传百。各执一词,皆为人所知。

    大将军董重,与西凉诸将,并非一丘之貉。西凉诸将,假大将军之名,实为兵谏天子,禅位与史侯。只因董侯乃贼臣所立,来路不正,大位不稳。不足以续国祚,延社稷。

    满城哗然。饶是大将军本人,亦目瞪口呆。

    看似荒唐,一派胡言。然细思极恐。若非史侯继位,封赏有功,大赦天下。西凉诸将,如何幸免。料想,事成之后,必为董重所弃。大将军行卸磨杀驴。既得偿所愿,又除后患。可谓一石二鸟。

    不料“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西凉诸将,早寻着下家,留好后路。只需事成,必反杀董重,迎史侯重登帝位。

    叔侄之争,背后多端算计,阴谋诡计。若非蓟王及时出手,解三家之兵。无论孰胜孰负,恐再难大白于天下。

    为争帝位,无所不用其极。不惜同室操戈,殃及无辜。对叔侄二人,天下厌恶之心,可想而知。便是无数今汉忠诚,亦难免意冷心灰。

    一言蔽之。恶劣之至,丑陋之极。

    难怪。桓灵以来,心有洁癖之处士,宁愿远遁山林,空老林泉,亦不愿污染,此生清白之身。

    回看鞠城兵乱,南阳大水。再观今日之恶犬相争,叔侄二人,不分伯仲。

    天时地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