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兵不厌诈

    1.62 兵不厌诈 (第2/3页)

便兵不血刃,攻下徐州雄城下邳。天下震动。

    群雄惊怖,可想而知。

    便在此时,王允大张旗鼓,上表讨伐。

    合肥侯岂还能稳坐大位。

    王允居上公之首。总领朝政。亲自上表,满朝文武,自不敢怠慢。董侯专开朝议,商讨南征事宜。

    与此同时。甄都所遣诸国相,入城夺权,整顿吏治,收买人心。上下奔走,不亦乐乎。

    王允重名,遍传关东。

    饶是被狐假威之蓟王。亦不由慨叹。煌煌四百年天汉,仁人志士,名臣辈出。何等之绚烂。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一言蔽之,兵不厌诈。

    董侯诏令卫将军吕布总督三军,四方将军联动。更有盖海、翥凤二舰队,或顺下,或逆入淮泗。封锁往来港津,驱散游弋水军。截断淮水上下航路。

    造大兵压境之势。

    眼看大战一触即发。

    汉中,新郑行宫。

    史侯自号道君,拜张鲁为国师,擢升治头大祭酒阎圃为尚书令,以国事相托。五斗米道中,一干人等,皆有封赏。另有骠骑将军张济,与张鲁共掌朝政。李傕、郭汜、樊稠、杨定,四镇将军,兵强马壮。更加西州武人,无世家豪族门第之见。竟能与五斗米道,无事相安。且一来二往,甘之若醴。勾肩搭背,称兄道弟。叔侄三人中,汉中胡乱拼凑,无人看好之权利架构,竟异常稳固。始料未及。

    唯蓟王心知肚明。汉中政权,后世称“君师合一,政教一体”。

    史侯居高下问:“关东大战,几无可免。当如何行事,于国有利?”

    尚书令阎圃,乃殿中唯一智者。为君解忧,当仁不让:“回禀陛下,汉中四面之地。南阳被毁,一片白地。荆州刘表,豫州黄琬,必坚壁清野,以待我军也。若顺下汉水,沿途无获,不出十日,众十万大军,亦未战自溃也。”

    南阳一片白地。万民饥流,颗粒无收。天灾**,已成屏障。南阳上下,无论荆州还是豫州,不毛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