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社稷纯臣

    1.55 社稷纯臣 (第2/3页)

下之意,只说彭城相王盖,不言自己亦裹挟其中。

    “如何,也罢。”谓事急从权。伏完咬牙答应。

    二人这便定计。

    车入太师府,琉璃暖廊。二人下车,并肩前行。观两侧琉璃画壁,掠影浮光。伏完忽然心定。

    “拜见太师。”二人行礼。

    “速坐。”王允举止从容,处变不惊。自斩贼臣董卓于玉堂阶下。再无外物,能动王允心境。

    “谢太师。”

    二人素为王允倚重。亦是太师公府,朋党之首。凡有朝事不决,王允必问计二人。

    今日亦不例外:“彭城相之事,该当如何。”

    伏完先答:“卑下以为,救父之心汲汲(救父心切)也。”

    王允轻轻颔首:“然,国事岂论父子。”

    “太师,明见。”伏完不敢忤逆。

    “下邳相王宏、琅邪相宋翼、东海相士孙瑞,必参与其中。”王允言道:“时贼臣乱政,宋翼为左冯翊,王宏为右扶风,恐二郡为患,董贼欲先征翼、宏杀之,断我羽翼。王宏献‘转祸为福’之计,拒不应征,得以保全。便如今之行事。”

    闻此言,伏完不禁心存侥幸:“太师之意,四相合谋乎?”

    “然也。”王允言道:“吕布长史,陈公台,足智多谋。四相必受其蛊惑。”

    王允刚正不阿,亦难免刚愎自用。未曾料到,亦或是并未怀疑。徐州之事,乃身旁最信任之人,暗中策划。

    桓典又想起一事:“闻,徐州牧陶谦,欲举州相让吕车骑。却不知……”

    “必是陈公台。”王允言道。

    “若徐州之事,皆出陈公台所谋。明公以为,利弊几何?”伏完试问。

    “吕车骑若得徐州,必与卫将军,势不两立。”王允答曰:“甄都之争,断难善终。”

    “不如,迁回旧都。”伏完咬牙进谏:“如此,甄都朝野之争,皆可休矣。”言下之意,只需朝廷西迁洛阳。无论上公之争,亦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