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何言祸来

    1.82 何言祸来 (第2/3页)

。“一朝无粮兵马散”。譬如吕车骑。王党皆以为,之所以为曹孟德所败,正因苦无根基。如今,客军孤城,若无徐州粮秣供给,早已兵马散尽。痛定思痛。宜养兵之地,自当多多益善。更何况,朝堂之争,亦需群雄呼应。

    王党若得司隶七郡,当可与曹党得刘表荆襄七郡。分庭抗礼。唯有朝堂之上,势均力敌。我辈方能安稳。

    堂内群僚,议论纷纷。交头接耳,各抒己见。不其侯此策,越发觉得高妙。一时回味无穷。

    待群僚噤声。王允又问:“当举何人为司州牧。”

    “前豫州牧,黄琬。”不其侯伏完答曰。

    黄琬,字子琰。江夏安陆。尚书令黄香曾孙、太尉黄琼之孙。因受党锢牵连,遭禁锢近二十年。直到先帝光和末年,太尉杨赐,举黄琬有治乱之才,才被朝廷征为议郎。后出为青州刺史,迁侍中。中平初年,转任右扶风,又入朝为将作大匠、少府、太仆等职。

    稍后,为灭黄巾余贼,行废史立牧。先帝以黄琬为豫州牧。时境内盗贼猖獗,州境凋残,黄琬率军平定盗贼,威名大震。任内政绩为天下表率,因功赐爵关内侯。

    待朝廷东迁,王太师总朝政,调黄琬入朝,继任少府。

    除去党人出身,与王太师有提拔之恩。

    更加蓟王后宫。协辰夫人黄景华,乃黄琼小女,黄琬姑母。

    党人出身,太师一系,蓟王姻亲。三重身份,兼顾各方利益。

    由黄琬出为司州牧,可谓面面俱到,正当适宜。便是曹氏父子,亦无可指摘。

    “善。”王允欣然应允。

    遂罢府议。

    恭送王太师先行。群僚纷纷离席,赶去与不其侯伏完见礼。伏完乃太仆,高举九卿之外。乃朝中王党之首。更加为汉室贵戚。便是曹氏父子,亦不敢轻动。朝上太师不语,多由其代言。正如太师所言。兄弟之盟,大势所趋。于国于家,皆有大利。

    群僚窃以为,太师言下之意,大势不可逆也。换言之,甄都天子,必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