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9 根深本固

    1.139 根深本固 (第2/3页)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九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周礼》、《仪礼》、《礼记》、《易》、《书》、《诗》。

    《十三经》:《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自蓟王立大儒学。《荀子》风靡蓟国。

    《蓟国大百科全书》收录《荀子》于《书》。称《五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荀子》。

    将荀子与孔孟并列。

    谓“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须知。《书》、《经》,虽常并用。然却大有不同。若以诸夏儒家文明而论。《书》乃灵魂骨架,《经》乃血肉填充。《书》与《经》,共同构建,儒家世界。

    可大略认为:《书》架构儒家三观之世界观,《经》规范儒者三观之价值观。

    于是乎,各门各派,对『儒经』领会,集“校”、“疏”、“注”、“解”,合并成“一家之言”称《学》,各塑三观之人生观。

    时下,《书》、《经》、《学》,构成儒家三观。

    荀子,承素王孔子“内圣外王之道”。去伪存精,集诸子百家之精要。立“明于天人之分”之自然观,“化性起伪”之道德观,“礼仪之治”之历史观。乃大儒学之奠基人。

    儒宗将《荀子》,用于塑造蓟人世界观。与《孟子》并列。

    足见持重。

    尤其。荀子所创,『制天命』、『性本恶』、『法后王』。无时无刻,不影响蓟人,处世为人。

    司马光言:“自三代(夏、商、周)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

    后世亦有人言:“尝谓三代(国传三帝)以下之天下,非孟子治之,乃荀卿治之。”

    换言之,蓟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