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8 少帝长成

    1.258 少帝长成 (第2/3页)

益州牧,阳城侯。麾下“东州兵”,亦听史侯号令。

    张鲁、刘焉、张济,共奉史侯为天子。汉中、巴蜀,于是连成。史侯麾下,兵强马壮,号二十万众。话说,六雄之中,便是袁术,亦据二郡之地。汉中一郡,何以称帝。故为壮声威。史侯割汉中东部诸县,分置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因处汉中之东,故称为“东三郡”。

    为均当地豪强,历代积势。国师张鲁,命五斗米教众,东迁上庸、房陵、西城等县,屯田养士。史侯又命镇东将军郭汜,出屯上庸。加之汉水航运之便,又疏褒斜、傥骆、子午、峪谷,四道,连通关中。并重筑郧关。

    《史记·货殖列传》:“南阳西通武关、郧关。”《汉书·地理志》:“长利(县)有郧关”。《水经注》:“汉水径琵琶谷口。益、豫二州分境于此。”《郧阳府志》:“郧关,在郧县东城二十里琵琶谷。”故亦称“琵琶关”。

    汉水经此,山岩夹峙。河道陡窄,曲水湍流。沿长岭奔冲而下,至琵琶谷口,成激流险滩,称琵琶滩。过琵琶滩,河道又窄,两岸山岩陡峭如石门,秦时已立关津。此处行船,极为凶险。古往今来,舟毁人亡,不计其数。因处“楚头秦尾”,益豫二州分境之地。地势险要,故为兵家必争。尤其天下三分,益豫二州,各为其主。

    史侯力排万难,重筑关津。可保东三郡,固若金汤。

    重重利好,引山民纷纷入籍。三郡各有十余万众,七万余户。史侯励精图治,汉中巴蜀,数年大治。

    元服后,首开朝议。

    国师张鲁,骠骑大将军张济,尚书令阎圃,并四征将军:李傕、郭汜、樊稠、杨定,悉数在列。

    “曹吕相争,二袁攻刘。”史侯居高下问:“与朕何益。”

    国师张鲁,莫测高深。

    尚书令阎圃,持芴跽奏:“禀陛下。臣,窃以为,与我无益。”

    “哦?”阎圃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