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6 众盲摸象

    1.176 众盲摸象 (第2/3页)

安王刘利之子。皆出河间孝王刘开一脉。乃桓帝孙辈。国事如何,皆与永乐隐秘无干。且看那夜蟾宫之上,究竟何人所为。

    奈何,长乐太仆段珪,饮药而死。蟾宫毁于大火。大长秋兼尚书令曹节,亦亡故。死无对证,无迹可寻。

    “王太后相召,当作何答?”毕岚求问。

    “据实已告,莫相遮。”赵忠言道。

    “善。”毕岚既来,已有必死之心。毕竟,满门家小俱在函园。譬如段珪明知,被张让、赵忠构陷,然为保家小,仍饮药而亡。可比此时,毕岚心境。

    “或有一人可问。”何苗语出惊人。

    “何人?”众人同声发问。

    “童子申。”何苗语透深意。

    封谞试问:“卫尉之意,童子申必有未尽之言。”

    “然也。”何苗以己虑人:“王上与董太后,华室相见。唯童子申,侍卧榻之侧。咫尺之间,焉能不见?”

    言下之意,蓟王所呈,天下权柄。童子申必然亲见。闭口不提。必有难言之隐。

    “童子申何在?”毕岚忙问。

    “取名董箕,入王子馆为侍子。”封谞答曰。

    “何不召来?”毕岚试问。

    “紫渊王子馆,乃诸王子所学。非王命不可离也。”赵忠言道。

    试想,蓟王子起居求学之馆。蓟王焉不持重。守备森严,进出有令,乃是必然。紫渊本是蓟王所建别馆,后扩六国馆。再改王子馆。虽名馆,实则离宫也。蓟王择良师益友,相伴诸王子。用心可谓良苦。尤其八王子,蓟王纵远征在外,亦或是日理万机,亦不忘言传身教。“学而无用”之说,国人津津乐道。与“无为而治”,颇多异曲同工。

    一言蔽之。王治相,相治官,官治吏,吏治民。

    王学之道,便在于此。

    窥蓟王行事,可见一斑。为楼桑少君时,事必躬亲。为临乡少君侯时,已有左膀右臂。今为大汉一藩,文武百官,鼎盛吏治。

    “可恨宋奇不在。”苦思无果,束手无策,宋典仰天长叹。

    王太后既召宋奇,必莫大相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