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未雨绸缪

    第211章 未雨绸缪 (第2/3页)

族一直不肯离开白山,念念不忘的就是进入平原,纵使不能重新立国,最起码过上先人那种稳定的生活。

    无论死去的张续,还是现在的高昌郡守杨崇,对这一点都有清醒的认识,不断地和两族联系,希望能让对方为我所用。唯一的缺陷是高昌太小,全郡不过七万人口,消化能力不足,不说别的,两族一万多人招揽来,光是粮食一项,都能高昌吃崩溃了;还有铁勒人和汉人的相处问题。

    房玄龄的感觉,就是杨崇太急。房玄龄认为,杨崇已经做得很好了,无论高昌的经济,还是对突厥人的安置,杨崇都算得上物尽其能,只要有时间,往后拖上两年,杨崇一定有办法拿下白山的数万铁勒人。

    房玄龄不知道杨崇为什么着急,杨崇犹豫很久,问了一句:“圣天子如果征伐高句丽失败呢?”

    房玄龄一怔,随后汗如雨下,瞬间湿透了内衣。

    大隋调兵百万,倾全国之力,皇帝御驾亲征,征伐一个小小的高句丽还会失败?就是一人一脚也把高句丽踩平了。可惜房玄龄是个稳重的人,从理论上他不能否认杨崇的这种恶意猜测。

    开皇十七年,高句丽平阳王联合靺鞨先发制人进攻大隋辽西军事驻地,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开皇十八年,隋文帝杨坚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大军三十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汉王杨谅率陆路隋军出临渝关,正逢雨季,道路泥泞,粮草供应不上,军中缺乏食物,又遭遇疫病;水路隋军由周罗喉率领,自东莱出海,直趋平壤城,在海上遇大风,船多沉没。九月二十一日,水陆两路被迫退还,隋军十死八九,婴阳王高元上表称“辽东粪土臣元”,隋文帝才罢兵,待之如初。

    大隋号称出兵百万,其实真正能杀入高句丽的不会超过三十万军队,看上去声势浩大,实际上和汉王杨谅当年的兵力相当,还真不能说稳操胜券。征伐高句丽一旦失败,就会在塞北西域引起连锁反应,异族胆怯心一去,必定会蜂拥而来,高昌就变成了大隋的第一战场,要么城在,要么人亡。

    杨崇的声音犹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