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拜师

    第十三章 拜师 (第2/3页)

:“段文振已经到京,弓在弦上,不得不发。”

    杨崇道:“如果只是先攻打吐谷浑,应该没事。”

    杨崇有把握,历史上隋炀帝击败吐谷浑,占据青海新疆等地,并没有引起东突厥的反应,东突厥蠢蠢欲动是在三征高句丽,中原大乱已起的时候。再说隋炀帝杨广,也不是个轻易改变主意的人。果然,冬十月戊子,灵州刺史段文振出任兵部尚书,朝廷虽然没有明言,但是府军十二卫开始调动,大批的物资通过大运河运往长安。

    杨崇的实缺一直没有下来,便趁机去了孟津渡诸葛家的铁坊,铁坊看上去不大,但是占地位置很好,依山傍水;北面黄河滚滚而下,河面上千帆竞流,东面一座小山岗郁郁苍苍,一片绿色。铁坊前后都是车水马龙,一面是运铁矿石进坊,一面是来提货的官府车辆和商人,让杨崇佩服的,是铁坊外盖的一个小村落,整整齐齐的三排瓦房,紧挨着官路,在村头甚至还有一个小小的集市,开着百货铺、酒店,大有后世宿舍区的味道。

    诸葛全三十而立,身材很高,看上去玉树临风,一双奇异的眼睛,睿智而灵活,让杨崇有一种面对袁天罡的感觉;一路上杨崇试探了几次,从天文地理说到商贾买卖,最终确定诸葛全只是聪明,不是像自己一样,穿越而来的后世人。

    诸葛全得知杨崇二十七岁,也是不敢相信,杨崇的外表怎么看都是二十刚出头的样子,却是一副什么都懂的派头。见杨崇关注瓦房,诸葛全介绍道:“那是给厂里工匠居住的地方,有些人拖家带口,所以就买下了坊前后的两百亩荒地,不过没有荒废,我在后面建了一个一百多亩的马场,有机会你去看看。”

    进了工坊,诸葛全直接带杨崇到了材料间,让管事拿出了五片弯弯曲曲的片簧,有铁的,有铜的,杨崇试了一下,弹簧的弹性都不够。杨崇学过,制造钢弹簧时,常加矽、锰、铬、钒及钼等金属元素于钢中以增加弹簧之弹性及疲劳限度,且使其耐冲击;而铜弹簧的黄铜是铜和锌的台金,它的颜色随着含锌量的增加,而由黄红色变到淡黄色。

    杨崇对这个问题已经考虑了十多天,和诸葛全商量后,决定还是做青铜片簧,为了保证弹性做大做厚,再加上动物筋腱的扭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