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扩大工坊产能 上

    第十六章 扩大工坊产能 上 (第2/3页)

净利还是有的。

    当然,余再兴还想再开拓新的财源,玻璃无疑是最合适的。

    翻阅记忆中,原时空太洪村周边乡县范围内的各种矿石的资料。

    遂城资源丰富,地处浙江西部,区域地质位处浙赣皖三级成矿远景区的东侧边缘。已发现的矿产种类三十多种(不包括普通建材砂、石、粘土),其中金属矿产有铁、锡、铜、铅、锌、钨、锑、金、银、钒、汞、钼、铍等13种。

    非金属矿产有水泥灰岩、熔剂灰岩、电石灰岩、方解石、萤石、大理岩、花岗岩、板岩、硫铁矿、耐火粘土、高岭土、长石、陶瓷土、伟晶岩、磷矿、毒砂、石英砂、石灰石等18种。

    燃料矿产有原煤、石煤、泥炭等3种,以石煤为主。黑色金属铁矿、有色金属锡矿、铜矿及萤石、石灰岩,都是该县的优势矿产。

    余再兴曾经看过度娘上介绍玻璃制造的流程,它是由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纯碱、澄清剂、着色剂/脱色剂、助熔剂、碎玻璃等原料经过高温熔融、成型、退火、切割等过程,形成的无色(白玻)透明的非晶态无机物。

    玻璃具有一系列非常可贵的性质,透明,坚硬,良好的耐蚀、耐热和电学、光学性质;能够用多种成型和加工方法制成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制品;可以通过调整化学组成改变其性质,以适应不同的使用要求。特别是制造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因此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个时代,虽然有钱人很多,但大部分人使用的镜子还是铜镜。

    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铜镜,又称青铜镜。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远古时期,人们以水照面,铜器发明以后,以铜盆盛水鉴形照影。《尚书》《国语》《庄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过古人“鉴于水“。

    随着合金技术的出现,开始了使用铜和锡或银铅等制作铜镜的历史。铜镜一般制成圆形或方形,其背面铸铭文饰图案,并陪钮以穿系,正面则以铅锡磨砺光亮,可清晰照面。

    在古代,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铜镜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隋唐以来,还有带柄的、四方的,各种花纹应有尽有。直到明代末期,开始有以玻璃为镜子的。清代乾隆以后,玻璃开始大兴于民间。直至民国初年,少数边远地区还有以铜为镜子的。

    所以说,铜镜虽然造型美观,照人像其实没那么清晰。

    而镜子则不同,原时空1508年,意大利的玻璃工匠达尔卡罗兄弟终于研制成功了实用的玻璃镜子。

    他们先把锡箔贴在玻璃面上,然后倒上水银,水银是液态金属,能够很好地溶解锡,随后,玻璃上形成了一层薄薄的锡与水银的合金(称为“锡汞齐”),这种锡汞齐的本领高强,能够紧紧地粘附在玻璃上而成为真正的镜子。

    但水银有毒,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