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提前问世的黄焖鸡米饭 (3/3)

    第二百八十章 提前问世的黄焖鸡米饭 (3/3) (第2/3页)

慨,

    “主席说过:世界是我们的,但终究是你们的。我年龄大了,拿不动刀,只能动动嘴皮子,耍耍笔杆子。你这双手,天生就该拿手术刀;如果你同意的话,我会介绍你进陆总医院!”

    受到偶像的夸奖,谭人本激动的说不出来话;常年坚持用棉签吃饭,在葡萄皮上穿针引线,被人称作谭疯子,收到不少白眼,受了不少委屈,都被这一句话消弭掉。

    董金昌又走到孙不器面前,上下打量,“百年之前,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写道:少年强,则中国强!在你的身上,我看到了这样的影子。”

    厚脸皮的孙不器,脸色难得羞红,“您过誉了!”

    谭人本不待见孙不器,小声抱怨,“咱们是新慈善基金,人少、钱少,为什么还在电视台、互联网上大肆宣传?学雷锋,当然要好事不留名。”

    自从基金会的广告打出去,他成了名人、名医,接到了全国各地的电话。

    哀求者有之,好奇者有之,咨询者有之;甚至有的人,拿着家乡领导的签名,来这里“奉旨”化缘,影响了正常工作,让谭人本烦不胜烦。

    董教授笑着摇摇头,“在新时代、新千年,做好事,不但要扬名,而且要大肆宣传。宣传好人好事,占据了舆论阵地,就会让坏人心惊胆战。”

    待两位医生争论完,孙不器凑上去,“谭教授,您舟车劳顿,先到宾馆休息;谭医生,明天就要做手术,您也要养精蓄锐。”

    董金昌笑着摆摆手,“不到2个小时的飞机,我精神不错,身体受得住。小谭,你把病人的详细资料,再给我看一下。咱们再商量好明天的手术方案,保证万无一失。”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一直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

    年老退休以后,董金昌对小名小利不在乎,但对于基金会,对能在青史留名的大事,还是非常在意。

    如果此次手术不成功,孙不器这个金主不再赞助,基金会就会名存实亡;再想成立,再去拉赞助,就千难万难。

    商人们宁愿花百万买豪车,追明星,对这种不能露脸的事,都是不屑一顾。难得有个“冤大头”主动出钱,他们当然不吝惜力气。

    ……

    在回金县的路上,孙不器呶呶嘴,对着大马金刀的秦瑜问道:“姐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