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商税之议(1)

    第一百一十七章 商税之议(1) (第2/3页)

商的观念依然严重,看不到工商业的积极意义,忽视其巨大的社会效应。

    万历对于大明社会此时各方面的发展状况都非常留意,一直在细心分析朝廷的各项政令以及各地上报的奏疏。在他看来,明代中晚期社会确实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却远远不够。

    核心问题,就在于大明商业经济的发展,并不是来源于科技水平与生产效率的提高,传统的农耕生产,人力畜力劳作,仍然是这个社会物质财富的绝对主要来源。

    华夏文明不同于西方文明,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相对良好的自然条件,使得华夏社会已经执着于自给自足的模式千余年。物资的生产、分配、消耗是整个社会最为关注的三个环节,而工商业,不过是在这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流通环节,不可或缺却无所增益。

    工商业再发达,也不过是对社会财富进行简单再分配。在统治阶层看来,这只是徒增变数而已,能带来一定的表面繁荣,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并没有实质意义。这也是明清之交,社会发生倒退的根本原因之一。

    这种观点无疑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生产力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要素。但工商业的发展本身是能够有效促进生产力进步的,关键还是人们思想意识的过度僵化,才使得工商业的这一功效无法发挥出来。

    下一步,他想要推动大明社会的进步,就必须以商业和市场作为催化剂,借此来扩大社会影响。所以他对于第二天的召对非常重视,在脑中将大明此时的经济情况反复进行了推敲,晚膳后又独自在书房考虑了很长时间。

    次日一早,几位重臣应召来到文华殿,不多时,万历也领着冯保到了。君臣见礼毕,万历道:“张京尹,急着见朕,所为何事,且说来听听。”

    张国彦赶紧俯身再拜,道:“皇上,京师天下辐凑之地,商贾云集,商税之数原有定则。然近岁国用激增,以致府库空虚,新增税种多如牛毛,杂派钱粮数不胜数,兼之不法之吏上下其手~”

    张国彦洋洋洒洒地说了很多,万历安静地听着,并未将内心的不耐烦表露出来。作为一名穿越者,他极不喜欢大臣们这种针对性不强,准确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