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敕书

    第二百一十四章 敕书 (第2/3页)

建州左卫都督的职位。努尔哈赤虽是塔克世长子,但如果不出头,这个职位很有可能落不到他头上,而他最大的倚仗,就是与明军有几年袍泽的情分。

    努尔哈赤深知,不闹腾的话,明军根本不会把自己父祖的死当回事,但如果直接将矛头对准那几名杀害他父祖的明军士兵,他必定也讨不到任何好处,所以从一开始就锁定尼堪外兰这个冤大头,跑到广宁城外演了这么一出活剧。

    事态果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发展,而且此时辽东的形势又给了他一个大大的加分。尼堪外兰虽对大明很忠心,但他本身的势力却不足以压服女真各部,使得李成梁对努尔哈赤这个当年自己账下的亲兵有了兴趣。

    所以当李如梅和霍九皋二人再次来向李成梁汇报时,李成梁不仅答应归还其祖、父首级,直接授予他建州左卫都督敕书,还额外给了他朝贡敕书三十道,战马三十匹作为补偿。

    敕书,本是大明官府为落实自己的羁縻政策而颁发给境外部族首领的“委任”文书。大约从洪武年起,政府开始着意招抚元代治下的女真部族,赐给酋长们一些没有职权、不拿俸禄的虚衔,借此维系宗藩体制。

    在朝廷的积极经营下,女真卫所的朝贡使节络绎不绝,而朝廷对于远道而来的使者们也是“悉听来朝”,不加拒绝。

    但庞大的朝贡队伍与截然不同的风俗习惯时常会引发一些麻烦,何况每次使节入贡,朝廷都不得不拿出远远高出物产本身价值的赏赐作为回馈。于是,到正统年间,朝廷要求边关守将对参与朝贡贸易的女真人进行勘验,无“印信公文”者不得入境,并且每份文书一次只允许一人一马由指定的“贡道”入关。

    自此,女真的入贡次数从每年二十多次锐减到三、五次,敕书作为“印信公文”的行政作用得到强化。但敕书之所以为女真各部所看重,仍在于其所包含的“朝贡权”。

    其时,大明基本是以“朝贡及互市”的形式与女真各部进行贸易。东北出产的山货品种丰富,但人参虽好,却不能当饭吃,貂皮虽妙,也无法做到全靠貂皮袍子御寒。必须将其换成粮、绵、器物等生活必需品,才能维持生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