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陶州的情况

    第四百六十一章:陶州的情况 (第2/3页)

基层毫无掌握。

    这无疑的落后的,但这不仅仅是落后那么简单,先秦两汉甚至魏晋南北朝和如今的大唐。

    皇权是掌控得到地方乡镇的,而不是像未来那样,地主成群,皇权不下乡。

    华夏帝国之贵族,华夏帝国之世家,说白了就是靠生命拼搏而来的。

    这些人有功之人虽然享受生活,但是他们可不会容许有人比他们更为享受。

    像后世一个小地主比朝廷官员还要懂得享受的事情华夏帝国目前还没有发生。

    地主这个阶级甚至华夏帝国都不一定会存在。

    在高阳雅君的认知之中,地主就是国家的蛀虫,地主完全帮不到国家什么忙。

    毕竟东方王朝有着无数的血一样的教训,往往最先卖国的就是当地的地主和文人。

    正因为如此,高阳雅君除了抑制地主阶级的诞生之外,她还格外的抑制只会瞎扯淡的文人。

    特别是那种丧失群众基础的文人,高阳雅君可是十分厌恶的。

    当然在华夏帝国之中,不止高阳雅君厌恶那种人,朝廷的官员们同样厌恶那种文人。

    那种文人在华夏帝国是不可能生存的,就算在学校时期有那种人,可是随着军旅锻炼和下乡锻炼。

    那种文人也会变为一个有群众基础能文能武的人。

    更何况华夏帝国虽然重视识字率,但是骨子里华夏帝国还是属于一个军功贵族的国家。

    看看华夏帝国上层官员的组成就明白这个道理了,华夏帝国上层官员们全部都是行伍出生。

    各个尚书都是参加过战争的,就连礼部尚书李学儒都拿了不知道多少战功才能坐到礼部尚书的位置。

    否则为什么不是其他人坐上礼部尚书的位置,难道就是因为李学儒之前是东方大唐的人么?

    恐怕不尽然吧!当年大唐来到华夏帝国的人又不是只有礼部尚书李学儒一个人。

    征北将军赵元安这些同样的当年东方大唐王朝的百姓,陶州牧龙亚汝和如今在波兰王国的波兰相国冯浩原都是当初那一批东方大唐王朝的人。

    先不说当年的年纪还小的冯浩原和龙亚汝,征北将军赵元安也就比李学儒小了几岁而已。

    但是为什么礼部尚书不是征北将军赵元安?很简单的道理,因为礼部尚书李学儒的功绩多啊!

    华夏帝国从来都不是一个以年龄来决定官职的国家,华夏帝国是以功绩和能力来决定官职。

    当然这并不是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