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比对

    第五十四章 比对 (第2/3页)

运动项目不一样,使用的肌肉不一样,自然锻炼的地方也不一样。奇怪的是从内劲观测的视角来看,篮球社社员的身体反应机制中,手和脚是联动的,也就是说,在他们的一举一动中,手脚是有固定协调模式的。

    从他们运球到投篮的动作中,通过自己的内劲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身体里有一个开关信号,这个信号发出的时候,他们的身体会同时做出起跳和投篮两组相互配合的动作,而且这两个动作完全由同一个命令驱动,可以说这两组动作在他们的身体里,被视为一组动作。这有点像软件中的‘宏命令’,将几个计算机指令,汇总成一个命令发出。

    同样的情况在田径社社员运动时就没有发现,长跑者在跑步时,体内的各种波动更加像是一种平滑的曲线,除了肌体运动更加激烈外,身体似乎根本没有发出任何运动信号,似乎跑步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本能。

    对柳生元和现在这个境界来说,任何对肌肉的控制都不是什么问题,但是体内各种复杂的协调机制,即使是他,也不能说已经做到最好。

    甚至连自己身体到底是如何协调的,各个环节的信息时如何传递的、自己大脑决定要做出某一个动作的时候,这些命令是如何分解传递到各个肌肉纤维,并且被按照顺序准确执行的过程,他都不能清晰全面的了解,最多只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

    想到这里,柳生元和发现,即使有内视和内劲这些奇妙的东西辅助,自己仍然对身体不够了解,需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长生之路依旧漫漫无期。

    想到一个个篮球社运动员的投篮训练,毫无疑问,他们已经将投篮中包含的一系列复杂动作化为一个动作指令,所以才能拥有比常人更高的投篮准确性。

    而自己白天的时候,在他们身上做出微调,就是让他们的动作指令能够更精确的被身体执行下去。所以才造成投篮准确度大幅提高的现象,说穿了就是修正下毛毛刺刺,关节处加点润滑油的作用。

    那么,如果将这种复杂联动简化为一个指令的运动方式,搬到自己身上,能不能让自己时时刻刻都在搬运内劲,而不需要整晚上全身贯注的打坐搬运呢?到时候自己只需要从大脑发出一个指令,内劲自然行遍周身上下,这岂不是一天随时随地都在搬运内劲?

    要知道现在柳生元和静坐一夜,最多也不过能运转三到四次内劲,而每次内劲走遍全身,似乎都能刺激、滋养全身的肌体组织,让细胞更加强壮,就像做了一次从内而外的按摩似的。如果能时时刻刻搬运内劲行遍周身,岂不美哉?

    想到这里,柳生元和抛开继续深入思索的想法,转而考虑如何将自动搬运内劲变成现实。

    这也是他拥有内视能力的后遗症之一,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思考一件事情,而不像其他人可以同时考虑几件事,对他来说只能放下所有其他思绪,才能专心思考一件事。

    如何才能把内劲搬运自动化?篮球社社员们是怎么做到的?他们应该是通过常年训练,渐渐形成身体本能,靠身体记忆形成的自动化反应。这条路柳生元和放在最后考虑,主要是这个方法效率实在太低。

    那么自己有什么其他方法可以试试吗?对了,内视,一开始,内视也是需要自己全身贯注,才能勉强维持,可现在完全形成了一种本能,根本不需要太过在意。那么自己的内视是怎么形成本能的?

    按照自己有限的一点知识分析,内视是本来应该由脊柱神经、植物神经节等人体用来调节身体状态的比较初级的身体内部信息处理机制与他的大脑(高级神经处理机制)产生了信息沟通效应,让他的大脑能直接接触到一些本该由这些植物性神经系统处理的身体内部信息,经过大脑的翻译,使他产生自己能看到自己身体内部的错觉,但即使是错觉,也是从真实的身体信号翻译过来的,所以让他对自己身体有了远超常人的理解和控制能力。

    如果这个逻辑是正确的话,那么自己内视的固化,很可能是大脑中一部分相关处理信息机制降格成为接近植物性神经系统,才能把内视状态固化成为本能。

    固化固化,顾名思义,就是把软件作用变成硬件功能。

    继续推论下去,内视产生的机制很可能是自己部分植物性神经系统升级到了接近大脑的程度(接近高级神经处理机制),所以才能将这部分本该无知无觉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