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一怒为红颜

    第二十四章一怒为红颜 (第2/3页)

扰。过了一阵,贾诩抬头,才发现吕霖已经恭候多时。

    “何时来的?”贾诩赶紧推开一摞竹简,腾出一块蒲团。

    “刚到,见老师在忙,不敢打扰。”吕霖面色恭敬,向贾诩行礼之后,方才坐下。

    “有何事么?”

    “无事,只是来拜望老师,聆听教诲。”吕霖为贾诩倒了一杯茶,恭敬的递过去。

    “昨日得到消息,青州被袁谭攻下,北海相孔融逃走,你以为孔融会去往何处?”

    知道贾诩在考校自己,历史上孔融被赶出青州是投了曹操,但那是因为献帝在那里,但如今献帝在洛阳,孔融所有夺回青州之心,依然会投曹操。吕霖思考片刻,坚定道:“徒儿以为,孔融会来洛阳!”

    “为何?”贾诩饶有兴致。

    “孔融乃圣贤之后,当世大儒,与青州北海相之位相比,他更在意汉统,汉帝在此,他必然来投。”

    “孔融乃汉统忠臣,必然是忠心陛下,这样的人是你不想要的。他若来京都,你将如何安置?”

    “先圣孔子崇尚礼乐仁德,既然孔融为大儒,可领太乐令一职掌管宗祭礼仪,老师以为妥当否?”

    居高位位却没有实权,这样的职位正好掀不起任何风浪,确实合适安置孔融。日后若其他诸侯臣服,也免去诸多言辞,毕竟孔融都身居高位了,他们岂有不投效之理?贾诩欣慰点头,很是赞同。

    “孔融为孔子之后,影响力巨大,袁绍将他驱逐出青州,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吕霖嘴角挂着微笑。

    贾诩问道:“若你是袁绍,当如何行事?”

    吕霖不假思索回答道:“若我为袁绍,必然举荐孔融为青州牧,再令袁谭以守卫青州为由驻军平原、北海二郡,如此一来,既兵不血刃得了青州,又落了好名声。此后,再陆续替换各郡县长官,慢慢整合青州。”

    “袁绍为何不用此计?”

    “徒儿以为,袁绍过于狂妄,自持四世三公,以为民心所向。实则袁氏仅仅获得一些士族的拥戴,而民心,还在汉帝这里。”

    贾诩摇头道:“何为民心?这天下的百姓,只要有口饭吃,不打仗就行了,才不会管谁是皇帝,你要在意的是读书人,不仅仅是士族,还有出身寒门的才子,而他们的心还都还在汉室,所以你万万不可心急。否则必然布董卓、袁绍的后尘。”

    难得贾诩说这么多,吕霖细细咀嚼这番话,认真的点点头。贾诩看待问题确实透彻,竟然还看出自己的野心!吕霖倒不会在意这个,否则也不会将校事府交给他,毕竟他是贾诩!

    喝了口茶,贾诩继续开口道:“吕将军功伐洛川等地,也是你的建议?”

    “是,徒儿以为,若得河套一代,关中便有屏障可守,可修养身息,囤积二十万大军亦可。莫非老师以为不妥?”

    贾诩摇摇头,“无妨,你去吧,我这里还有些事情处理。”

    吕霖恭敬离开,时辰还早,便起身前往书院安排杨修入职一事,招贤馆内已经陆陆续续有人来了,只是都没什么名头,吕霖也没有放下身段去见。他也没有去见司马徽与庞德公二人,反正二人不会为他所用,不如搁置在一旁,有空看看杨修与庞统针锋相对倒不错。

    夏日炎热,午饭之后还真容易犯困,吕霖将处理好的书简推到一边,趴在文案上睡着了。陈到守在门外,过往的小吏哪里敢打扰。

    没睡多久,却被陈到唤醒,吕霖没有睡醒,迷迷瞪瞪的抬起头,见陈到一脸焦急,这才搓把脸清醒一些,问道:“何事?”

    陈到急忙开口道:“蔡夫人…蔡夫人遇到些麻烦…”

    蔡夫人…蔡琰!话没说完,吕霖急忙起身往出走,“在何地?边走边说!”

    见吕霖如此心急,看来蔡夫人在他心中无比重要,陈到庆幸自己说的及时,赶紧跟上少主,回答道:“就在府外。”

    “发生何事?”

    “禀少主,蔡夫人在学院外游玩,马车挡住了司马家二公子的道,那位司马公子便寻衅闹事。”

    司马家二公子?司马懿!

    我还没来得及找他,他倒主动闹事了!

    院门不远处,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正指着马车破口大骂,如同一只战斗的公鸡。远远听到他喊到:“一个女子,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