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张师君

    第四十三章张师君 (第2/3页)

霖在扶风吃饱喝足,又与张辽交手一次,一百回合才落败,倒是令张辽震惊不已。晚饭之后,吕霖令徐晃、魏延麾下立即整理盔甲武器,备足二十日粮草,准备行军。

    张辽有些担心,吕霖逆度陈仓之计虽然绝妙,然由陈仓西出大散关沿江而下最少也要十五日,若此战不胜,如何回得来?虽然吕霖信誓旦旦,张辽还是开口道:“兴泽,秦岭山路难走,我军擅长骑兵,如今你又令魏延将军部曲皆弃马步行,岂非避长扬短?”

    吕霖为之一愣,随即笑道:“文远兄莫非不知魏延将军麾下之卒下马更为精悍?”见张辽摇头,吕霖才解释道:“原本我是打算魏延将军之卒当做步卒训练,直至入关中后,才习马术。”

    张辽这才明白吕霖为何这般泰然自若,只是山路崎岖,张辽还是有些放心不下,毕竟吕霖乃主公独子,不能有半点闪失。正好碰到魏延0,张辽千叮万嘱,“此役不仅要胜,将军亦不可大意少将军安危…”

    “将军勿忧,某家省得。”魏延也知道张辽所言甚为重要,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大军当夜出发,出了大散关便是绵延群山,山路崎岖,摸索到天亮才找到嘉陵江头。大军休息一个时辰,三人吃着干粮,吕霖开口道:“奉孝兄言南下不可上马,看来他是多虑了。山路如此难行,马儿如何走的动?”

    “那我等是否还遵郭军师之计?”徐晃虽为主将,却也敬佩吕霖的智谋。

    “遵!”吕霖咬了一口干硬的黑面馍馍,丝毫不觉得难以下咽,扭头问徐庶:“元直以为当如何?”

    徐庶毫不犹豫开口道:“庶建议魏延将军分兵四队,在前方十里探路,每一个时辰集合一次,徐晃将军将士牵马走最好走的一条。我军不仅要快,还得避免伤亡!”

    “嗯,元直先生言之有理!末将这便去分兵。”魏延将手中的黑面馍馍塞到嘴里,拱手离开。

    九月二十为秋分日,整个汉中城内欢悦庆祝,如春节一般,百姓都聚集于街道两旁,如恭迎天子一般默默等候,没有守卒维护治安,也没有人闹事,男女老少皆默默守在两侧。

    过了午时,从郡守府门口一阵欢呼,从里面走出一队人马。远远看过去,只见两马并行拉着一辆马车,马车上站着身穿黄袍的道士,此人约莫三十多岁,身形清瘦,神情和善,左手结成一手印,右手从胸前布袋掏出小米,向外洒出去,口中振振有词,还真有几分仙人模样。

    身后跟随者八个道童,皆二十岁左右,面色恭谨,左手结相同手印,右手持黄旗,旗上绘制着正常人看不懂的图样。

    “天师!”

    “拜见张天师…张天师…”马车所过之处,百姓无不跪拜,目光诚恳…

    马车上之人自然是张鲁。

    说起张鲁,倒也有些本事,他为道家名师张陵之孙,原本只是做些传教之类的事,后被入蜀的刘焉带上,刘焉当上益州牧,他杀原太守苏固,自称成为汉中太守。招兵买马之后,通过传教的方式竟然发展壮大,在刘璋袭益州牧时,与刘璋闹开,自己独立出来。

    关中之乱一来,关中百姓多迁入汉中避难,多为张鲁所纳,青壮练为士卒,,近年来练成三万大军。张鲁的母亲被刘璋所杀,张鲁以此为由,数次兴兵征讨。

    如今汉中百姓将张鲁视若神明,故刘璋多次出兵,皆不能突破万民坚守的阳平关。尽管此次刘季玉北联吕布,张鲁依然有恃无恐,吕布的铁骑踏不过秦岭,结局还不一样?阳平关有一万五千军士驻守,张鲁没什么顾虑,今日继续祭天祷告,教化万民。

    马车穿过长街,来到祭台,张鲁纵身一跃,跳上祭台,风吹道袍摆动,还真有几分仙风道骨…百姓立即围住祭台,纷纷叩拜。

    “天行有常,布德万方;济世救民,道德远扬!道家张天师授鲁之命,布恩于万民。既秋分之日,吾代万民感恩上苍,恭求仙人庇佑!”

    “谢天师!”百姓再拜。观其场景,颇有张角建立黄巾军的势头。

    张鲁手舞足蹈的一番,祭礼才结束,张鲁吩咐道童为万民布施,在百姓的簇拥中回到府里。

    大军行了五日,才出了扶风郡,越走山路越险,吕霖不仅感叹,蜀道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