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节 远东第一兵工厂(2)

    第一百一十二节 远东第一兵工厂(2) (第3/3页)

去除其中更多的杂质,然后才能作为生产原料。

    为了降低锻打的人工成本,英国人还帮忙设计了水力锻锤,利用福建多溪流的特点,建立了多个专业锻造作坊。

    其实生产工具和设备,大多都是这些技术人员自己制造的,然后中国工匠进行大量的复制扩大规模。

    好在这时代的工程技术人员,往往都是全能型的,技术专业水平当然比不上后世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综合性水平极高,往往一个工程师就是通晓某项作业整套环节和流程的人。

    在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帮助下,福州兵工厂的技术水准大幅度提高,管理和工艺水准,也达到了欧洲水平。

    这才是周琅最看重的,建立一个规模上最大的工厂,在中国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建立一个管理水平和工艺水平也能达到最高的工厂。

    现在周琅建立起一个管理方式最科学,工艺流程最标准,技术设备最先进,质量要求最严格,同时规模也最大的兵工厂,这才敢说她是远东第一兵工厂。

    唯一让周琅有些遗憾的是,英国人设计制造出来的机器设备,没有他想象中的工业化时代的模样,机器部件的主体竟然是木制,也只有在一项注入转向之类的精密部件中,才使用铁质零件。

    而且完全使用人力、畜力和水力就能驱动,竟然不需要蒸汽机,这很不工业啊!

    不过周琅了解到,其实在英国,军工生产中,也没有普及蒸汽机,如今给蒸汽机配套的机器设备,还无法达到军事级别的质量要求,反而是手工制造的武器,质量更好一些。

    在英国,蒸汽动力还主要应用于纺织业,以及一些需要简单动作的生产领域,普及程度还不高,瓦特授权生产的蒸汽机数量也不过几百台,英国第一座蒸汽纺纱厂建立也才只有十年,蒸汽机在欧洲大陆上,甚至还主要作为稀奇玩意进行展览之用。

    真正的工业革命并不是蒸汽机带动的,而是珍妮纺纱机、飞梭等一些列可以大规模应用到大工厂生产中的技术推动的。

    但对中国来说,蒸汽机出现之前的欧洲技术,中国都有。水利纺纱机,中国唐宋时期就出现并普遍被中国人用来纺纱、纺麻和纺丝,但从蒸汽机开始,欧洲出现的新技术,中国就彻底赶不上了。

    因为蒸汽机之前的技术,基本都可以归类到工匠们通过经验总结和摸索出来的,从蒸汽机开始,就成为基于更高级的机械原理和科学理论的实践应用,瓦特改良蒸汽机时,用牛顿力学进行过反复推导和计算,这跟过去工匠制造机器的过程在根本上发生了改变。

    工匠生产的机器,可以算是工匠的工具,而蒸汽机之后的机器,则是发明家的创造。

    周琅没有深入研究其中的经济学意义,但是他对蒸汽机很感兴趣,认为这是工业生产的基础,所以他希望英国技术人员可以研究一下,能不能在他的兵工厂里采用蒸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