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节 打击顽固守旧

    第一百九十六节 打击顽固守旧 (第2/3页)

来。

    所以周琅只要求他政府的公职人员,必须剃发,作为社会精英,他们必须带头。

    时至今日,由于从未做过硬性规定,官府中依然有大量留着发辫的文武官员。

    周琅一直觉得,这种东西是一种符号,象征着这些人对新政权的认可,他在观察,看到底大家从心里认可了新政权多少,所以不强制。王辅茞这些老人,早在台湾的时候就剪掉了辫子,留起了长发,平时带着帽子也看不出来。他们当时是以一种革命的心态剪发的,是要跟旧政权断绝联系。可到了闽粤之后,官府中开始出现大量官员留辫子的情况。也许是为了留一条后路,万一周琅败了,他们便于隐藏。

    随着胜利和时间的推移,效仿王辅茞等老人剪发的多了起来。可依然有人固守传统,保留着发辫。

    周琅本想这是手下心理认同的标志,剪发代表认同自己。可后来他发现自己理解错了,那些效仿王辅茞,效仿自己留头发的人,未必是真的认同新政权,更多是出于一种拉近跟上司关系的目的,是一种“上有所好下必效之”的心理因素造成的。相比效仿王辅茞留长发的,更多是效仿周琅留短发的,周琅是为了图方便,这些人是为了图周琅欢心,至少是不想让周琅反感。

    这让他有些尴尬,聪明人太多了,聪明人是不会给自己贴上心向满清的标签的。

    反倒是那些不愿意剪发的人,他们绝不是表达自己效忠满清,反而是在大环境下表达一种不阿谀奉承的清高,这些人都比较顽固,但也不逢迎媚上。

    不断的有人谏言周琅,建议推行蓄发易服,让全天下的人都“去除伪服,编织华发”。这些人都是自己主动留了头发的,他们表示出一种对满清剃发易服痛心疾首的态度。

    但是周琅却根本不相信这些人是因为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忠诚,对满清剪掉他们祖宗的头发的仇恨才谏言的。就好像当年向多尔衮谏言剃发易服的,其实也是汉人的文官一样,这些人大多是投其所好而已。其中要求蓄发最激烈的,不是周琅自己招募的那些文官,而是投降过来的满清官员,比如陈淮,比如富纲。

    全天下推行蓄发易服,周琅不打算做,为了这个跟满清一样杀人,太低级了。工业化时代都到来了,还执着这个?我是皇帝,又不是你爹,还管你穿衣吃饭!

    至于有些大臣,像清初的那些文人告诉多尔衮说的一样,说这是天下人臣服的标志,周琅也不在乎,还是那句话,我又不是天下人的爹,管他们穿什么。

    周琅本以为通过剃发蓄发,可以让他看到别人对他的认同,也因为世俗圆滑的文人文化而失去了作用,他就对这个问题不是多么上心了。

    但随着事态的发展,他还是选择了下达政治命令,要求所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