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节 中亚草原形势

    第一百八十七节 中亚草原形势 (第2/3页)

嘉庆因此控制了中亚草原,周琅倒觉得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阻止了俄国人对这一代的政府。嘉庆的政权虽然落后于时代,可相比中亚草原的游牧社会,那还是有很大的进步性的,加上满清对统治游牧民族很有一套。如果连游牧之王蒙古人都能被他们驯化,中亚草原上的哈萨克牧民应该也不是问题,以前控制力薄弱,那是因为太远,现在近在咫尺,也许他们就真的把中亚地区控制牢靠了。

    嘉庆的政权说到底还是一个汉化的政权,如果他们能够掌控中亚,到时候大周如果有需要,征服这里也会更容易一些。

    但是周琅高看了嘉庆的能力,他手下的知识水平可能真的比中亚牧民高一些,可八旗却打不过这些牧民。

    自从进入伊犁之后,嘉庆发现,原本对大清恭顺的中亚部落集团,竟然开始露出了獠牙,多次越过边墙,进入伊犁境内劫掠,安集延人(浩罕汗国),哈萨克人都有参加,伊利将军深感头疼,但小股劫掠完全没法防备。

    好在因为满清在伊犁设置了驻防八旗,伊犁大体还在清廷手里掌控,伊利将军也对嘉庆表示了恭顺,给嘉庆带来的軍队和文武官员都做了安顿。

    为什么来伊犁,这其实是一个在太原时候的选择,当时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出关去蒙古,然后绕道盛京,回祖地,依靠盛京八旗立足,一个是去陕西。但当时朱珪告诉他,一旦去了盛京,那么陕甘四川三省劫不复存在,陕西的王杰又上奏说他招募了四十万秦兵。嘉庆那时候还没有完全绝望,陕甘、四川的物资、人力也实在是不忍放弃,于是就逃到了陕西。

    等到敌人兵临西安府的时候,嘉庆就已经没有选择了,除了闷头往甘肃跑,其他方向都不安全,跑到了甘肃,对方追来就只能往伊犁跑。

    嘉庆当然不想放弃东北祖地,可哪里其实也没有什么,只有辽宁得到了开发,吉林开发了半个,黑龙江一片荒芜,就算开发了的辽宁,相比关内的来说,其实也很荒凉,整个东北才有一百二十万人口。

    在人口数千万的陕甘四川面前,还没放弃复国迷梦的嘉庆不难选择,可东北也不能放弃,哪怕现在他到了伊犁,依然不能放弃东北,不是不愿意放弃那里的地,而是不能放弃那里的人。

    东北人口虽少,可是軍队却多,还是没有受到关内风气腐化的关外八旗。东北各地驻防八旗,主要集中在盛京周边。这些八旗兵跟入关前的满洲人已经不同,他们被称为“新满洲”。是从更北边的宁古塔、吉林乌拉等地部落中抽调组建的。

    由于康熙时期的封禁政策,这些新满洲所在地区,没有繁华的街市,生活相对简朴。清廷给这些从各地部落征募来的士兵,按口授田,但也只是一个名义,东北不缺地,允许这些人随意开荒,勤恳的旗人收获颇丰,不但能养活自己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