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节 科尔沁大战

    第一百九十五节 科尔沁大战 (第2/3页)

北京城里的八旗权贵沾亲带故,哪能有什么反抗的精神。

    还推行会盟和年班制度。

    《蒙古则律》中规定:“凡内札萨克六盟、喀尔喀四部落各盟长,每届三年各率所属会盟一次,清理刑名,编审丁籍。”为征用兵丁做准备。清朝通过会盟监督各盟旗对清廷的忠顺程度及军政组织情况,同时监视各盟旗离心清朝动态。对会盟时不到的王公、台吉均给子严厉处罚,以示警戒。

    年班制度规定:“蒙古朝觐,内札萨克分为三班,一年一班,轮流前来。”“喀尔喀四部落汗、王、贝勒、贝子、公、札萨克、台吉等年班,由院按班俱题,指名咨调,令其来京朝觐。”

    蒙古各旗王公每年要轮流到清朝京都朝觐皇帝,清廷以此明确和加强对蒙古的宗主权力,并监视蒙古王公对清廷的忠诚程度,同时清廷还可得到蒙古王公以清廷的忠诚程度,同时清廷还可得到蒙古王公的驼马钱财。

    会盟和年班都打着皇帝关心蒙古王公的旗号,要恩赏他们。可却大大削弱了蒙古王公的反抗动机,因为这些王公一两年就能有一次得到皇帝赏赐的机会,总是不向放弃,也就没有时间去准备叛乱了;尤其是年班制度,定期让那些王公子弟轮流去北京住上一段日子,名曰觐见和学习。

    可这些蒙古王公赴年班期间往往在京城学会荒滛奢侈的生活方式,使其意志消沉,失去斗志。清朝后期,有些蒙古王公滞留京城不归荒务旗政,肆意把本旗的土地租给汉人开垦,他们留在城里享乐,再也不愿去苦寒之地受苦了。

    第三种弱化方式,才是最有名的精神鴉片,大力推行喇嘛教。

    满清一朝在蒙古地区建造了两千多个喇嘛庙,给予喇嘛优厚的待遇,比如免税,明朝时候是给予秀才、举人等有功名的士子免除一定额度的赋税,可到了清代,对内部是官绅一体纳粮,秀才敢抗粮,都是杀头的买卖。可喇嘛可以免税,于是想过好日子,就去当喇嘛。

    推行喇嘛的同时,严禁汉人的书籍流入蒙古,严禁蒙古人读汉书,极力遍地汉人书籍的价值,告诉蒙古人说那都是靡靡之音。其实防备的是,蒙古人学到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不臣之心。

    蒙古人很穷,可喇嘛庙很富,加上他们能接触到的思想文化只有喇嘛思想,结果大量穷苦子弟被送入寺庙当喇嘛。据统计,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成年男丁会去当喇嘛。这就造成生育人口大大不足的现象。

    满清统治蒙古两百多年,最开始蒙古人210多万人,满人20万。等到满清灭亡的时候,蒙古人170多万,满人400万。而整个中国人口从6000万增加到了4亿。基本上全国就只有蒙古这个被满清“优待”的民族,人口大幅度下降了。

    这些弱化措施,让大周軍队很难遇到有组织的蒙古軍队,他们早就失去了成吉思汗时代的通过百户、千户等基层官职带来的高效组织能力了。于是武装到牙齿的大周軍队,遇到的是一个个零散的牧民,他们就是想反抗也反抗不来。

    唯一有组织的,就是满清自己的那些八旗将军,可这些八旗兵纷纷投降,在怀柔政策下放下武器,享受高官厚禄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