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节 宽厚的停战协议

    第一百九十八节 宽厚的停战协议 (第3/3页)

想不出能从俄国身上榨出什么油水,逼迫他们割让西伯利亚?这还不可能。贸易也并不能算什么条件,只是满清动辄禁止,让开放贸易也成了周琅的一张牌而已。

    另外就是,先把俄国人赶出去,把内外蒙收复才是大事。之后才能专心对付满清残部。

    要收拾俄国人机会多的是,等拿破仑打俄国的时候,周琅只需要陈兵边境,就足以让俄国人吃一个大亏,不急于一时。

    最重要的还是整顿軍队。

    赵文这次打了一个胜仗,可是暴露的问题很多,正面交锋,让周琅确信他的軍队跟欧洲一流軍队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不是训练不够规范,不是士兵不守纪律,确实整体战斗经验缺乏。

    周琅的軍队,打的最多的是清军,这是一只冷兵器部队,可俄国人在欧洲跟各路强国教授,打土耳其,打瑞典,打法国人,都是一些热兵器对手,在使用热兵器作战方面,俄国人的经验要丰富的多。

    另外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也有巨大的差距。赵文指挥周琅手里最精锐的帅营,可跟俄国哥萨克的几次小规模交锋中来看,基本上都是吃亏的。

    軍队战斗力全面落后于欧洲一流軍队,这是不能接受的,没有一支并驾齐驱的军事力量做后盾,怎么能跟欧洲人争霸。

    周琅的軍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然后才能放心跟俄国人开战,如果有必要开战的话。

    战争结束后,苟全部战败的俘虏都换了回来,但这三支战兵军周琅直接裁撤,三个军的番号取消,第十军、十一军和十二军,从此在大周軍队中空缺,留下一个扎眼的空洞,时刻提醒着耻辱。

    这是整支军队的耻辱,周琅并不归咎于某个人。总兵官苟全心灰意冷向周琅请罪,周琅也没有责罚他,甚至他提出请辞,周琅也没有同意,而是好言宽慰。

    告诉他没有常胜的将军,让他吃一堑长一智,需要他去好好研究一下如何打败西方人。

    表示为了给苟全一个一雪前耻的机会,将派苟全去欧洲学习,能学到什么程度,就看他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