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节 走出去

    第一百九十九节 走出去 (第3/3页)

拿破仑就击败奥地利,逼迫奥地利退出反法同盟,之后用了两年时间,打败俄国在欧洲的部队,逼迫俄国退出反法同盟。等这些陆地上的敌人都被法国打败之后,英国孤立无援,恰好此时一直主张对法国强硬的小威廉皮特首相,因为对爱尔兰宗教问题,跟国王意见不一,选择了下台,上台组阁的是一个温和派。借此机会,法国和英国也签订了《亚眠条约》恢复了和平。

    这短暂的和平环境,让拿破仑得到了稳定内部的时间,镇压了保皇派势力。推出了拿破仑宪法。进行了财政改革,提高土地税、不动产税等税收。创办了法兰西银行,统一货币。这一切迅速稳定了法国的经济,经济稳定了,最基层的社会秩序也就稳定了。

    法国稳定,同时跟所有国家恢复了短暂的和平,可心里很清楚战争还会到来,这时候法国人才考虑到跟中国建交,因为他们知道中国是一个位于俄国后方的国家,如果中国可以站在法国一方,那么就有可能为法国牵制住俄国。

    另外也是出自跟美国相通的文化情感,新生的法国革命政权,在欧洲整体排斥的大背景下,极度渴望获得认可,对传播法国知识、观念和文化充满了使命感和革命般的热情。

    法国外交代表对中国向法国派遣留学生表示高度欢迎,并且许诺会给予留学生真诚的帮助。

    由于法国对留学生不设限制,拿破仑政府对学校的管理和控制也更为有力,因此周琅几乎可以向任何法国学校派遣留学生。

    另外周琅还了解到,从路易十四时代起,法国在欧洲文化、技术领域就享有盛名,法国能成为欧洲文化中心,在文化事业上始终力压英国一头,不是没有原因的,单靠巴黎的奢侈品是做不成文化中心的,相反正是因为文化上的强势,才助推了巴黎文化产业的发展。

    各国都承认,法国在工程学方面,在欧洲独树一帜,甚至比英国更为发达和规范。

    英国人让人称赞的,是私人经济领域的突出表现,英国人的科技成就也大都集中于商业领域,在那些有商业利益的领域内,英国人趋之若鹜,作为一个商业氛围过于浓厚的国家,英国还被一些有身份的欧洲外交官所不齿。

    既然法国在工程学方面,至少不比英国差,那么周琅就有足够的动力派遣留学生前往。

    于是就跟法国外交使团,达成了协议,向法国派遣至少一千名各种学科的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已经先后乘坐各国商船前往欧洲,其中甚至大多数都是英国商船,他们将在中立国进行中转。

    一千名留学生派去法国,让法国外交官在各国外交官中颇有面子,将此视作法国文化强盛的标志,这也大大刺激了英国领事,他强烈向本国政府倡议,必须跟中国加强在文化领域的合作,否则中国有可能被法国拉拢,这对英国在东方的事业极为不利。

    他对英国大学里那些顽固的老学究十分不满,认为他们的固执将会摧毁英国跟东方国家之间建立起来的脆弱友谊,以及日益扩大的商业利益。英国国内的回复还没有收到,英国领事就再一次被刺激到了,中国跟法国领事签订了向法国派遣军事留学生的协议。

    而且规模之大,让人感到惊讶,中国人要派三千人,了解到这只留学生团队的构成后,英国领事感觉这不是去学习,这根本就是派去了一只軍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