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一节 来自美洲的情况

    第两百三十一节 来自美洲的情况 (第2/3页)

廷长期需要把贸易中心放在利马,足以证明这里在西班牙人的心目中地位还不及秘鲁。从人口上就可以看出来,西班牙建国之初,人口才只有70万人,巴西380万人(其中190万黑人),乌拉圭更是不足十万人。没有人口就没有经济产出,西班牙人相应也就不重视。

    另外一块也是最重要的,当然就是菲律宾了,距离上的优势,让西方人开发这里很难,但中国开发起来就相对容易,这座热带岛屿也有足够的土地可供开发。而且人口很少,移民的空间很大。

    西班牙殖民之前,菲律宾人口根本无法填满国土,大多数零散居住于沿海和河岸,西班牙人殖民之后,为了逃避西班牙人沉重的赋税和劳役,才开始大量逃亡内陆。西班牙人摧毁了这里传统的跟中国、日本等其他国家的贸易渠道,改为西班牙殖民垄断,造成土著居民的生活来源断绝,一直到1800年人口都没有增长,西方人估计整个岛屿只有五十万人。这个数字恐怕不准,西班牙人在1877和1887相隔十年做了两次普查,人口都是五百多万人。

    相对于这么庞大的一个群岛,五百多万人口撒下去,真的太少了。

    所以菲律宾也极具开发价值。

    皇帝的谈判要求,被信使携带者,以最快的速度赶往欧洲。现在中国已经跟俄国建立了邮递业务,周琅早就开放了政府驿站给百姓使用,在中国国内,商人也可以使用官方驿站,但要收取一定的费用,相对低廉。但跟俄国的邮递开通也是上次谈判后的事情,主要是两国商人在使用,而且邮件经常丢失,很难追查。官方邮递跟民间不同,开通的较晚,主要是俄国人设置了很多障碍,因为中国去欧洲的信息都要走俄国,俄国却不需要经过中国跟其他国家联系。

    两国官方邮路开通后,俄国官方信使可以使用中国的驿站,中国官方信使同样可以使用俄国的驿站,大大加快了中国跟俄国,甚至跟欧洲的联系,从南京出发,二十天内可以到达中国西部和北部边境,在俄国境内经过两个月就能传递到欧洲。消息送到法国,也只需要四个月时间。

    信使用最快的速度追赶,他们需要追赶上半年前就出发的使团。

    这是一只庞大的使团,他们立刻跨过边境,向欧洲出发。走的不是最便利的路线,而是中俄贸易的西线。

    中俄贸易路线分为西线、中线和东线。其中这条西线是最早的,早在彼得大帝出生前,1654年,当时满清入关才十年,南明政权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在吸收了李定国、孙可望等农民军势力后,对满清进行了第二次反扑,控制的区域恢复到了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全部,湖南、四川两省大部,广东、江西、福建、湖北四省一部,可以说此时的满清只掌握了半壁江山。

    俄国派出使团,从中俄贸易的出发点托博尔斯克出发,穿越准格尔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