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节 英缅战争的泥潭

    第两百七十节 英缅战争的泥潭 (第3/3页)

资中国都可以提供,当然中国会派人监督这些物资的去向,纺织缅甸人拿去倒卖了。

    缅甸人的付出不小,至于值不值得,就看他们自己认为了。中国付出的同样很多,值不值得也看自己认为了。

    反正周琅觉得,只要是杀英国人,那么那些物资就没有白费。结束跟俄国的战争之后,一百万大军的剩余物资,足够缅甸人跟英国人打十年的,这些物资放在仓库里也是浪费,估计用不了多少,就会在工业革命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中陈旧,不如白送给缅甸。

    缅甸人也算争气,很快就给了英国人颜色。

    双方在阿萨姆和布拉马普特拉河谷率先交战。英军一支部队虽抢占了几个居民点,但未能攻下缅甸人把守的要塞。雨季来临前只得撤退。缅甸人则横渡纳阿夫河,在拉孟加拉边界地带击溃英军,竟然攻入了孟加拉。引起加尔各答和达卡一片慌乱。

    可是很快英国就利用海军优势,偷袭了缅甸的仰光,缅甸人措手不及,立刻回军在仰光以北阻挡英军。

    此时孟云开始犹豫,因为英国人提出了和平条件,基本也跟中国的要求差不多,无非是开放贸易,但要求缅甸放弃对阿萨姆、卡恰尔和德扎伊恩季三个王国的干涉,这三个王国位于缅甸跟孟加拉交界处,臣服于缅甸,但就跟所有小国一样,夹在强国之间生存,不得不向所有人进贡,英国也认为对这三个小国有领主权。

    英国人还提出要求缅甸承诺不向中国提供任何面向孟加拉的港口,这种明确拒绝中国的行为,可能招致中国的报复,孟云权衡利弊,认为中国更可怕,更得罪不起。

    他派使臣跟中国确认,只要他们还在跟英国进行战争,中国一定会支持到底的承诺后,马上组建新的軍队,只要能把人拉起来,武器、粮食中国都会通过云南送来,这样的仗还有什么不能打的。一个王朝在其兴盛的时候,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组织能力最强,如果连人都组织不起来,还敢说是盛世?

    很快缅甸就拉起了五万人的軍队,开始反攻仰光,双方在这里展开了拉锯战。

    外交方面,英国人十分擅长,但却发现到了这一区域他们的外交手段也不好使了,他们拉拢暹罗国一起攻击缅甸,因为历史上两国是世仇,但暹罗国没有答应,中国对缅甸的支持是全方位的,也包括外交方面,解除缅甸人的一切后顾之忧,只需要他们专心致志杀英国人就行,当然很可能他们杀不了几个英国人,只能跟印度人进行拼杀。

    潮湿、酷热、雨季、丛林,这些英国人最不适应的气候特种,是最大的杀手,更可怕的是英国的敌人在这种环境下如鱼得水,越是深入腹地,英国人遇到的困难就越大,可缅甸王坚决不肯在任何领域让步,让他们犹如调入了一座泥潭中,找不到上岸的方向。

    与此同时,中国人却开了另一番操作,他们奇迹般的在波旁王朝和拿破仑这一对死敌之间同时获得了友谊,从法国获取到了源源不断的各种人才支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