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节 一鸡死一鸡鸣(2)

    第三百一十九节 一鸡死一鸡鸣(2) (第2/3页)

    继续打下去,奥斯曼帝国可能也会崩溃,奥斯曼的崩溃麻烦更大。整个回教世界失控,会给中国西部造成什么样的冲击很难讲,最大的得利者将是满清帝国,这个帝国现在已经让周琅有些重视了,连阿富汗他们都控制住了,那么控制奥斯曼帝国留下的遗产相比也不是问题。

    现在的满清政治上还能保持汉化,如果吞并了奥斯曼帝国,显然他们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罢,都必须回化,一个回化的八旗帝国,真的太危险。再被英国利用,会成为中国周边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周琅不得不感叹,以如今的国力,竟然连周边地区都无法稳定,中国跟美国的地利劣势真的是太大了,美国人几乎不用做什么,周边就没有什么挑战,中国处在一个成熟的古老地区,总是很难避免这类威胁。

    于是周琅迫于形势,告诉俄国,可以和谈,但战斗不能停止。

    而且要谈,必须来中国谈,不止英国,凡是利益相关的列强都邀请来参加,周琅要借机推出一个中国治下的世界体系,用来取代拿破仑战争后的维也纳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不能在没有中国,而是要以中国为核心。

    英国这次没有矫情,法国、奥地利、普鲁士都同意派出代表。

    各国都不约而同选择了从陆路通过中国领土来南京,一方面是节省时间,各国的情况都不太好,法国和奥地利及早从战争中抽身,可是经济危机严重,中国和英国两个世界帝国的全球战争,严重影响了世界贸易,两国尚在工业革命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经不住打击。另一方面,欧洲国家也需要认真了解一下突然崛起的中国的情况,有什么方式比横穿这个国家绵长的国土更方便呢。

    于是各国从克里米亚登陆,然后他们惊喜的坐上了传说中的火车,战前中国的火车刚刚修到哈萨克草原地区,战争中将线路延伸到了克里米亚,中间经过了跟俄国的界河乌拉尔河以及俄国的母亲河伏尔加河,沿着里海北岸通到了克里米亚半岛,正是因为有了这条铁路,中国三十万軍队才可以在这里持久作战,甚至还将战兵部队轮换了一边,每一个军都在这里进行了战斗,获取了一些实战经验。连一些辅兵部队,都得到了锻炼。

    本来以为需要进入中国核心区域,才能看到大量中国人,结果他们刚刚进入哈萨克草原就看到了大量中国人,他们的穿衣装扮跟欧洲人截然不同,也不同于欧洲漫画上的中国人形象,很少看到有人留辫子了,如果有,那肯定是来自邻国的满清商人。

    铁路所经之处,形成了一个个小镇,小镇上的集市非常热闹,大量中国农民在这里兜售他们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牧区的牧民则在这里出售毛皮和牲畜。

    各国外交官都知道,占领了哈萨克草原之后,中国人开始执行一种“实边政策”,其实就是简单的殖民政策,鼓励移民定居而已。俄国人在草原区也这么做,可是俄国人做的远没有中国好。

    中国政府派出了大量农业专家,对这里的土地资源进行清查,对适合农耕的土地进行圈占或者赎买,然后招募中国家庭来开荒耕种,这里形成了大量的自耕农家庭,他们集中在河流附近,形成了一个个稳定的中国人社区。

    在商业上,则因为铁路的修建,形成了一个个商业城镇,这些城镇大多数都跟过去的定居点重合。

    内陆深处的广袤草原区,则依然生活着哈萨克牧民,但他们不再是过去的游牧部落。中国派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