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节 北美和平会议

    第三百三十五节 北美和平会议 (第3/3页)

后退伍的老兵,他们的带来,让拿破仑的军官阶层变得更加专业。

    以这些为基础,粉碎的英国海军封锁的拿破仑终于难以被击败了,英国人开始重新考虑战争问题。因为英国国内反战的声音已经让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因为打赢拿破仑战争而获得极高威望,连续担任首相长达15年的利物浦伯爵也开始被人弹劾,托利党内外都出现了大量反对他的政治家。

    因战争而变得困窘,或者说只是简单厌倦生活,想找人撒气的那些中下层民众,都在大声斥骂利物浦伯爵是一个战争贩子,要把战争进行到世界末日。连国王也对他一场接一场的战争感到不满,认为他对战争似乎过于喜好了。

    全国各个阶层都弥漫着一股反战的情绪,哪怕是危险的拿破仑,也无法凝聚人心,让民众支持战争了。

    利物浦伯爵的身体也不太好,心灰意冷的他选择了向国王辞职,国王之后任用了对王室格外顺从的乔治·坎宁为首相,此人是一个外交官出身,长期担任外交大臣,跟梅特涅等欧洲外交高手长期较量,能力很强。

    历史上此人承认了西班牙殖民地的独立,也是此人拒绝镇压西班牙革命,让西班牙无力镇压殖民地起义。但此人在托利党内部独树一帜,支持他的和反对他的人都很多,导致他上台后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组阁,他甚至邀请了辉格党人参加他的内阁。

    他上任后,立刻调整政策,谋求和平。包括跟拿破仑的和平,恰好此时美国和中国联合发出倡议,邀请英国、法国来参加关于北美的和平会议,美国人故意不邀请普鲁士,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把任何第三方势力阻挡在北美之外。

    至于法国,也是支持美国的,只要拿破仑不回国,爱待哪待哪。

    在英法中美四国参加的华盛顿会议上,显而易见,都是支持拿破仑的势力,英国又意在和平,不想继续打仗了。

    结果会议很快就取得了成果。

    英国承认拿破仑对法语区的统治,法国人坚决要求拿破仑去掉新法兰西帝国的称谓,也反对任何用法兰西的名字,英国则反对使用加拿大为国名,最后确认拿破仑的国家为魁北克王国。

    由于这个国王占有圣劳伦斯河的通航位置,英国强烈要求四方确认英国拥有在圣劳伦斯河上无条件的通行权,任何国家不得影响英国商船的通航。

    至于拿破仑势力,甚至没有被邀请参加会议,他的命运被四大强国决定了。

    会后拿破仑承认了会议的决议,派代表来签了字,美洲地区恢复了和平。

    拿破仑得到了一个国家,英国恢复了英语区的统治,美国驱逐了第三方势力的进入,普鲁士一无所获,只得到了英国保证他们在英属领地的自由贸易权,法国则让各方担保,拿破仑不会返回欧洲。

    只是在英属领地西部地区,美国跟英国仍然有争议,现在争议扩大了,因为中国也进入了这一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