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节 希奥战争(2)

    第三百五十五节 希奥战争(2) (第2/3页)

    战争一开始,希腊驻南非的使馆就开始组建南非雇佣兵,大量补奴队接受高额军饷,加入了希腊軍队,其中军官是中国的亡命徒、黑人部落首领和部落勇士,以及欧洲冒险家,士兵大多数都是当地的黑人士兵,过半都是那些军官的奴隶。

    这样的一支雇佣兵,在印度被认为战斗力不行,但对现在已经没有选择的希腊来说,或许是一根救命稻草。而且这样的軍队数量相对庞大,足足招募了五万人。

    由于已经在印度被证明军纪极差,影响极坏的黑人雇佣兵如果进入希腊作战,会让希腊遭受很大程度的破坏,对自己在希腊名声极为看重的周成功不打算把这只雇佣兵带回希腊,而是希望他们能在其他地区作战,在奥斯曼帝国本土作战。

    要将这只雇佣兵送到奥斯曼帝国作战,意味着希腊必须在奥斯曼帝国本土登陆,如果希腊有这个能力,也就不需要被奥斯曼帝国打过来了。

    所以周成功依然需要拉拢同盟,一个可以将南非的雇佣兵送入奥斯曼帝国作战的盟友,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埃及几乎是一个天然的盟友,他们跟奥斯曼帝国陆路接壤,此时双方的边界划在中东的叙利亚地区,雇佣兵可以直接从埃及领土过境,直接进攻奥斯曼帝国本土。

    但周成功统治的希腊跟阿里王朝关系建立相对较晚,阿里王朝帮助奥斯曼帝国镇压希腊革命,双方是有血债的,双方都不方便接近对方,尤其是周成功,一旦跟埃及结好,就好像后世一个阿拉柏国家跟以色列改善关系一样,国内的宗教势力会让政府吃不了兜着走。

    直到周成功在雅典站稳脚跟之后,才可以不顾民意的限制,主动跟埃及靠近。

    这次靠近,是通过欧洲公司穿针引线做到的。欧洲公司在埃及的影响力巨大,牢牢控制着苏伊士运河的经营。而运河收入,已经是埃及最大的一笔财政收入了。

    但阿里王朝其实并不需要希腊,哪怕他们也有对抗奥斯曼帝国的政策,但单单阿里王朝自身的实力,就已经超过了奥斯曼帝国。所以,哪怕有欧洲公司的穿针引线,希腊跟埃及的关系依然很难建立。直到三年前,阿里王朝从奥斯曼帝国夺取了叙利亚后,埃及才开始跟希腊走进。

    十年前,阿里帮助奥斯曼帝国镇压希腊革命,在欧洲列强的干涉下,埃及海军全军覆没,战后,阿里要求奥斯曼苏丹马哈茂德二世把叙利亚交给他作为补偿。马哈茂德二世拒绝。

    这让阿里很不满,重新整顿舰队、军队后,1831年,阿里帕夏命令长子易卜拉欣率军进攻奥斯曼帝国,夺取叙利亚甚至小亚细亚地区。埃及军队长驱直入,一路攻城略地,围攻六个月之后,叙利亚地区最大港口阿卡投降,整个叙利亚被埃及攻占。埃及军队继续向小亚细亚进军,在孔亚战役中易卜拉欣击败了奥斯曼帝国大维齐亲自带领的军队,打开了通往伊斯坦布尔的道路。

    阿里这个人,是一个典型的枭雄性格,即贪婪大胆,又小心谨慎。即便他的軍队,完全压制奥斯曼帝国经过改革的新军,但他却继续在占领的领土上发行奥斯曼帝国的货币,并在祷告时使用马哈茂德二世的名字,承认他是回教世界的共主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