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节 令人失望的太子

    第三百六十八节 令人失望的太子 (第2/3页)

 其他国家才刚刚开始工业革命,中国的工业规模很大,但距离完成工业革命还看不到头,而且因为特殊的文化背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似乎依然没有激发出来,尽管有许多基于蒸汽机的改进技术,比如对传统手工业进行了大量改造性发明,但那种能够影响时代的发明创造几乎没有。这让英国人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特殊的那一个,是最具有创造力,最富于冒险精神的民族,民族自豪感并没有因为势力比历史上大为收缩而下降。

    中国的情况,跟法国类似,权力非常集中,权力就是资源分配的方式,结果也跟法国一样,基本上没有什么跨时代的发明。法国的问题在于,他们总是习惯将精英组织在一起,组建科学院对前沿科学进行探索,所以法国在许多理论研究中做出了相当的贡献。而英国人专注于实用,他们的发明创造是一个个被利益驱动的企业家推动的,总是贴近于实用领域。

    但原因恐怕没有那么简单,法国人很早就从英国引进了蒸汽机,1770年,皮尔兄弟从英国秘密订购了蒸汽机,然后尝试进行长时间的改进,但他们失败了,他们的改进总赶不上英国最新生产的蒸汽机。这被认为是法国缺乏英国那种自由的思想交流,所以扼杀了创新。但事实上,是法国人的模式不对,英国对蒸汽机进行改进的人成千上万,而在法国却局限于个别发明家。

    周琅尽管引入法国技术人员来推广工业化,但并没有拒绝英国技术人员,只是引入英国技术人员的层次较低,高层次的英国专家是不可能来中国的。但周琅引入了大量的英国制度,比如被认为鼓励创新的专利法。专利法在美国执行后,迅速在建国后的美国,引发了发明创造的热潮,但在中国实行之后,引起的效果并不明显。确实有一些因为专利注册而发家致富的人,但大多数发明,工匠们宁可选择保密。

    虽然情况正在变得良好,越来越多的新发明被注册,然后推广开来。但这些发明创造,依然没有革命性的发明。比如蒸汽机,火车,轮船等发明都没有出现。周琅有时候猜测是不是时机不对,因为中国步入工业时代毕竟太晚,重要的发明都给人家发明完了。在要创新出新的发明,就得是内燃机和电力了,而这两样技术,目前还不具备诞生的条件。

    周琅的知识储备,也不具备缠一个马达的能力,所以他也不去画蛇添足的去发明创造。另外作为一个君王,他更关心的是,培育一个创新的土壤,而不是发明几样技术来出风头。中国人的创新潜力到底该如何激发?这是一个大问题。周琅发现,以他的能力,似乎找不到答案。但他毫不怀疑中国人的创新能力,扯四大发明有些欺负人。但到了信息化时代,中国人的创新能力似乎又回来了。

    但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主要是经营模式的创新,依然不是技术性的。从没有哪家互联网公司是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