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节 外交战场(2)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三百七十五节 外交战场(2) (第1/3页)

    可是中国外交官员迟迟打不开局面,因为满清政治势力中,始终存在这一股要打回中原的势力。这股势力在英国人的游说下,现在态度极其激烈,认为这是一个百年难遇的良机,一旦错过了或许就永远也看不到这个机会了。

    英国游说满清的方式很简单,就是让满清各大势力看到可以打回中国的希望,他们透露俄国有可能参加战争,并且让满清各大势力基于俄国加入战争进行考量。满清现在隔着高加索山脉跟俄国接壤,他们跟俄国的贸易关系相当紧密,国内有大量的俄国商人、顾问,对俄国的了解是所有西方国家中排第一的。

    所以满清知道俄国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拥有50万训练有素的常备军,如果俄国参战的话,那么击败中国就不是一个奢望。

    按照英国人的设想,俄国和满清从中亚方向向中国西北进攻,英国将在海上跟中国海军竞逐,在美洲和印度跟中国进行陆战。

    英国人认为,他们在印度可以拖住50万中国軍队,在美洲可以拖住50万中国軍队,中国用于中亚作战的軍队,绝不可能超过百万。

    而且英国还承诺,一旦满清参战,他们也将向中亚派遣至少30万英国陆军配合清军,届时中亚地区,联军总兵力将有可能达到两百万人,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认为他们至少不会输,这一点得到了满清上下各级将领的认同。

    满清的政治制度,高度权贵化。嘉庆时期的政策主要是满蒙八旗为首,汉八旗次之,满蒙八旗为权贵,汉八旗为中坚。

    随着三四十年的演变,满蒙八旗和汉八旗人丁旺盛,翻了数倍。

    满蒙八旗,最开始是以那些从外藩蒙古抽调来的士兵和伊犁地区的土尔扈特蒙古为主,人数不足十万。后来随着满清退出伊犁,跟中国签订了和平协议,大量京津一带的八旗子弟前来投效嘉庆,京津一带的旗人数量多达二十万,其中有半数在失去了铁杆庄稼后,根本就没有谋生的技能,又不肯做苦力,都选择去投靠嘉庆。这些人都被编入蒙八旗,组建了满蒙混合的八旗。

    满蒙八旗中的老蒙古人,都是牧民,他们分配了草场进行放牧为生。但那些铁杆庄稼,可过不惯草原上的生活,他们就一直留在京城,继续以当兵为职业。并且通过倾斜性的科举制度,他们更容易当官,成为八旗中的各级官员,因此满人的后代依然较为优渥,不是吃着铁杆庄稼,就是充任各级官员,那些外藩蒙古人,上层跟铁杆庄稼们一样享有特权,其他人依然主要是牧民。

    三十多年后,在草原上蒙古人从最初的十万人增加到了二十万人,最大的原因还是他们密信喇嘛教,太多人去当喇嘛,导致即便物质充足依然繁衍不快;而那些城里的铁杆庄稼,却从十万人增长到了三十万人。

    这五十万满蒙八旗,就充当了目前满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