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节 长途奔袭

    第四百零三节 长途奔袭 (第3/3页)

是一座不可能轻易攻占的要塞,而且位于乌拉尔地区,俄国人想不到中国人继续向西的道理。即便他们想打莫斯科,交通运输等条件根本不允许。

    但中国軍队增援到位之后,果然按俄军所向向南进攻图尔盖高原了,让俄军依托有利地形成功击退,但对方却在野外驻军,做出长期作战的假象,此时的主力其实已经向西推进,进攻车里雅宾斯克去了。

    车里雅宾斯克之战,打的更为艰苦,比攻占秋明更困难。山地地形,让双方都不可能摆开太多的兵力,兵力优势并不是短期优势,长期围困又不现实,所以只能强攻。炮兵掩护,步兵一次次强压上去,如果这是机枪时代,几乎不可能攻陷,但滑膛枪时代的火力,还无法抵挡这种人海战术。

    付出了近万人的牺牲之后,亲自指挥作战的宋荣贵知道,他最大的考验来了。

    战斗之余,他派出了手里能用的所有骑兵,召集所有骑兵军官,告诉他们从俘虏口中得知了一个重要情报,俄军后方的物资补给基地奥伦堡防守空虚,俄军抽调了部分兵力去伏尔加河作战,又抽调了一部分兵力到图尔盖前线,现在只有不到一万人驻防,他认为是一个机会,要求骑兵做一次长途突击。给骑兵军官们下达了死命令,能攻下奥伦堡就攻占这里,烧毁俄军粮食、军火,并继续坚守,等待援兵。如果无法攻占,必须建立防御基地防守,继续等待援兵。

    他告诉这些骑兵军官,此战九死一生,如果不想去的,可以提前说出来。

    没人退缩!

    于是他手里能用的三万骑兵全都派了出去,将所有战马交给这些人,一个人配了至少三匹马,托运着足够他们作战一个月的补给。

    这些人可能有去无回,也可能完成一次军事史上的奇迹,但即便成功,能活下来几个人也说不好。

    骑兵出发之后,宋荣贵才开始写战报,对派出骑兵的解释是武装侦查,理由同样是审讯俘虏得知敌人后方空虚,因为这个理由是真的,确实从库尔干的俘虏中问出了一些情报,有几只部队竟然就是从奥伦堡抽调过来增援的,结果在反攻库尔干的时候被俘。

    之后宋荣贵依然是不断从后方抽调援兵,控制托博尔斯克到车里雅宾斯克这一段战线,需要维持的交通线长达七八百公里,其中多处地方都靠近俄国城市,比如秋明靠近叶卡捷琳堡,还有水路相通,车里雅宾斯克靠近乌法,这都是俄国人的后方基地,屯驻大量軍队。南方的哈萨克地区,更是俄军前线主力所在地,防守这条交通线,要面临两线夹攻的困境,兵力少了根本控制不住。

    宋荣贵几乎将自己手里的兵力都抽调了上来,西伯利亚后方空虚,甚至都没有办法镇压俄国人的反抗。

    一切就看国内反应和哈萨克方向杨克的行动,宋荣贵感觉自己此时像一个等待判决的嫌疑犯,他的命运完全要别人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