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节 后大航海时代

    第四百一十九节 后大航海时代 (第2/3页)

特蒸汽机,实验航速是4节,最高航速曾达到8节。这完全无法满足军用。

    作为造船业最发达的国家,英国也一直是螺旋桨应用的先驱。1836年,英国的阿基米德号使用了螺旋推进器,但这时候的螺旋桨,跟后世的叶片式螺旋桨还不一样,而是一个木制的长长的像螺丝钉的螺杆,这种螺旋杆上装着一片片叶轮,是几千年前阿基米德发明的,所以被成为阿基米德螺旋,阿基米德发明这种螺旋的目的是用于汲水灌溉。

    英国人用阿基米德螺旋试验时,船以每小时4海里的航速航行,以发生了意外,水中的障碍物碰断了螺杆,只剩了一小截,结果船却意外地加快了速度,达到每小时13海里。这事启发了造船工程师们,他们把长螺杆变成短螺杆,又把短螺杆变成叶片状,螺旋桨就这样诞生了。

    这些战前刚刚诞生的新技术显然还没来得及应用战争就爆发了,之后在海战中,中英两国发现海战已经发展到了互相毁灭的阶段,双方停止了自杀式的海战,互相保持克制,但都开始对新技术开始研究。

    螺旋桨技术,就在这种情况下被双方海军重视起来。中国在战前也已经装备了蒸汽船,四大商业公司都装备蒸汽船,大多数是明轮船,用作游轮,负责可运以及邮件运输,因为速度比较快,价钱高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

    战争中,中英双方的海军都在大量试验螺旋桨动力船,英国的造船工业技术更高,他们已经能够生产铁船,可铁船的防护作用甚至不如橡木帆船,很难用作军舰。因此在螺旋桨应用上,双方是半斤八两,技术积累都不足以制造出铁甲舰,但却都大大提高了速度。

    两国都建造了一些螺旋桨风帆船,并没有完全摆脱风力,但在一些小船上,已经开始纯粹使用蒸汽机驱动,作为軍队的信船。

    电报技术也是在军事推动下迅速成熟的,19世纪30年代,铁路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种不受天气影响、没有时间限制又比火车跑得快的通信工具。1837年,英国库克和惠斯通设计制造了第一个有线电报,且不断加以改进,发报速度不断提高。这种电报在铁路通信中率先获得应用。1836年,美国人莫尔斯编制了莫尔斯电码,美国人在编码上更胜一筹。

    这两项技术迅速被应用到了战争中,让电报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战争周后期的通信速度大幅度提高,正是因为电报的应用。但还很不稳定,双方都对技术不断的加以改进,并在战争的最后一年,可以获得稳定的高速传输。

    战后这些战争期间投资修建的电报线,迅速向民间开放,中国将其交给驿站负责管理。英美两国则由民间建立电报公司,商业化发展。

    战争期间还出现了一种新技术,叫做铁肋木壳造船技术,这是木船到铁船之间的过度。依然主要是英国人完成的,英国在海战中大量战舰损失,一直担心中国海军会不顾伤亡跟英国打消耗战,所以他需要迅速扩大海军规模。

    但海军战列舰的龙骨始终是可遇而不可求,在钢铁工业全球领先的基础上,英国人寻找用钢铁替代龙骨的办法。英国人建造铁船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们的发明家早在1820年代就把生铁建造船壳发展成一种成熟的技术,但生鉄外面无法包铜,因为会造成不知名原因的腐蚀(电化学腐蚀),这让铁壳船使用寿命有限,而且无法热带海域通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