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节 沙皇发动了政变

    第四百四十二节 沙皇发动了政变 (第3/3页)

    可很快大家就都明白了,沙皇在华沙,签署了一份文件,宣布罢免斯佩兰斯基的总理职务,任命旅居德国的,他的老师茹科夫斯基为新总理,负责组建内阁。

    沙皇竟然在控制軍队的情况下,在华沙发动了一场针对彼得堡的政变,罢免了五年来在俄国推行农奴制改革的强权总理!

    这样的政变,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

    沙皇在俄国被斯佩兰斯基压制了五年,斯佩兰斯基组建了议会,建立了政府和軍队,并通过议会限制沙皇的权力,尽管没有废除沙皇,但却架空了沙皇,沙皇只有同意的权力,没有反对的权力。在沙皇不肯在某些文件上签字的情况下,斯佩兰斯基就动用议会授予他的变通权,用行政命令来代替法律。

    过去的俄国就不是一个法治国家,沙皇政府用行政命令来代替法律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斯佩兰斯基的行为,在俄国并不特殊。所以他一直能够推行自己的意志和政策,将农奴制改革在俄国强势推进了下去。

    农奴制改革是符合亚历山大二世的意愿的,因此在大多数时候,他都是支持斯佩兰斯基的,只在贵族问题上,双方有根本分歧,贵族是沙皇统治的基石,至少沙皇是这么认为的,但俄国大量贵族破产,贵族在俄罗沦落为弱势群体,在政府、軍队中不再担任要职。

    这进一步让沙皇的统治基础岌岌可危,一个没有任何权力的沙皇如何保证自己的地位?在这个共和制被自由主义者越来越推崇的时代,沙皇不敢保证有一天,突然他的国民起来推翻他,把他推上绞刑架。

    欧洲的革命就是例子,普鲁士国王刚刚命令镇压起义的軍队退出首都,起义军就俘虏了国王,逼迫他签署了大量法律文件。法国大革命中路易十六的血都还没干,再往前还有似乎克伦威尔屠刀下的英国国王。

    在这种恐怖的政治氛围下,欧洲所有的君主都胆战心惊,沙皇心里一直就没有安全感。

    所以这次他借奥地利皇帝向他求援的机会,向斯佩兰斯基提出要领兵镇压叛乱,斯佩兰斯基意外的竟然同意了,错过了这个机会,沙皇将很难在找到一个不受斯佩兰斯基一手打造的俄国内阁、行政机构和议会控制的时机。也很难再有手握兵权的机会,所以发动政变几乎是必然的,即便沙皇离开彼得堡之前没有想过,到了华沙,当大量俄国流亡贵族聚拢到他身边的时候,他也不可能不受影响。

    面对这个政变,列强暂时都保持沉默,因为谁都不知道该怎么选择。

    英法普奥以及中国,都还无法判断,到底是沙皇执政,还是斯佩兰斯基执政,对自己更为有利。

    另外干涉也没有太好的借口,根据主要国家的法律,包括斯佩兰斯基制定的俄国法律,国家的君主,解职国家的总理,都是合情合理也合法的。

    大家都在静静等待一个消息,斯佩兰斯基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