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节 俾斯麦开始行动

    第四百五十七节 俾斯麦开始行动 (第3/3页)

    如果操作得当,这就会是一场普奥联合奥斯曼帝国,攻击俄国,同时又能将中英两大强权排斥在外的战争。以普奥两国的国力,联合对抗俄国,取胜的概率是极大的。

    至于中英两大强权,这时候就需要普鲁士极力拉拢,争取让他们在不参战的情况下,都能对普鲁士有所支持,因为俾斯麦判断,即便是战场取胜之后,根据现代形成的国际外交关系,大国即便不参加战争,最后也会通过外交进行干涉,中英两强不可能不参与,如果能让他们支持,在战后的谈判中,普鲁士也更容易确保自己的利益。

    其中最后一个障碍是法国,让法国直接支持普鲁士在波兰扩张,甚至让法国接受普鲁士统一北德意志,都不是法国愿意接受的,法国肯定是反对方,必须拉拢英国,以及在对俄的共同立场上和奥地利结成的同盟,才能迫使法国接受这个结果。

    战略计划到这里,俾斯麦觉得思路已经成熟了,他决定开始行动。

    拉拢中国,他的基本思路已经有了。

    中国希望的是削弱俄国,最大程度的削弱俄国,这一点上跟普鲁士的利益是一致的。

    但英国的利益永远是保持大陆平衡,就不可能接受俄国被削弱的太过分,如何能起到削弱俄国的作用,又不至让英国法对,或者说如何让中国确信支持普鲁士能帮他们削弱俄国,成为能否拉拢中国的关键。

    回到中国京城之后,俾斯麦开始跟中国外交机构接触,他先以非正式的态度跟中国理藩院掌院讨论关于俄国的问题,一方面是试探中国的态度,一方面是为日后的同盟建立基础。

    在非正式的讨论中,俾斯麦假设了多种情况,他询问如果普鲁士跟俄国爆发战争,中国是否会参战,掌院表示可能性不大,俾斯麦又询问俄国与奥斯曼帝国爆发战争,中国是否会参战,参战的话会支持谁,掌院犹豫了一番,认为可能会保持中立,这跟俾斯麦的判断是相符的,因为中国跟奥斯曼和俄国的关系都十分复杂,越是复杂的事务,就越难当机立断。

    俾斯麦又问如果中国跟俄国发生了战争,希望普鲁士站在什么立场。但中国外交官拒绝回答这个问题,表示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不希望跟任何国家发生战争。同时在其他国家之间的战争中,会尽量保持中立。

    中国不需要普鲁士的帮助,这对俾斯麦是相当打击的,但他明白这是一个现实,反而坚定了他统一德意志的信念,只有一个统一的德意志民族,才有资格跟这些超级强权坐在平等的地位的谈话。

    不过中国外交官对跟普鲁士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还是非常热心的,这种关系主要包括修建更多的铁路,将两国联系的更加紧密,以及相互合作确保铁路穿越中东欧期间的安全。

    俾斯麦很清楚,中国的战略方向是英国,英国在四处拉拢帮手对抗中国,中国何尝不是在英国周边建立合作伙伴限制英国呢,中国为什么保持跟法国紧密的关系,最大的原因就是对抗英国,也希望能加强对普鲁士的影响力,还是为了限制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影响力。

    俾斯麦知道,跟中国建立一个紧密的合作关系,就是普鲁士对中国最大的价值。

    根据这一点,他开始规划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