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节 世界大战的风险

    第四百九十八节 世界大战的风险 (第3/3页)

,嗯,有可能跟奥斯曼帝国结盟,但这个盟友现在已经半死不活,否则也不需要英国如此急迫的讨论是否要亲自上阵了。

    少部分人认为,即便胜率很低,但英国也要坚持打这一仗,这表达的是英国的态度,告诉别人,英国还敢于一战,还敢于反抗东方专制国家的暴政。这样的战争,英国不是没打过,七年战争,当整个欧洲都压向普鲁士的时候,英国支持普鲁士,当时的政治家谁想过一定能取得胜利,拿破仑战争的时候,整个欧洲都屈服于拿破仑,英国始终坚持战斗,谁想过最后能打败拿破仑。

    他们还不是义无反顾的作战了吗?

    这是保卫大英帝国自己的利益,如果都不敢参战,大英帝国将向外界证明自己只是一个懦夫,以后还会有谁愿意站在大英帝国一边,联合对抗来自东方的威胁。

    黑海确实没什么利益,扩大利益的可能也不大,但不将黑海封闭在海峡另一边,让海峡这一边的中国自由进出黑海,跟他们黑海地区的领土连为一体,中国人又能力在地中海维持一支跟整个英国海军同等规模的舰队,到时候还如何跟中国在地中海竞争。

    大英帝国一旦丢失了地中海的制海权,本土就彻底暴露在了中国海军的面前,现在不抵抗,难道等中国海军开到泰晤士河口的时候抵抗吗。

    主战派掷地有声,很让人动容,但还是没有引起一致的支持。最后保守派决定,还是先看看战争的结果再说,没准希腊軍队很弱,他们根本就无法击败奥斯曼帝国的軍队呢。

    说这话的人自己恐怕都不信,希腊軍队再弱,也是一支正规軍队,奥斯曼帝国的軍队,主力困在黑海,目前镇压起义的,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就是民兵。

    果然战争的结果很快就呈现出一边倒的状态。

    希腊十万常备军开进奥斯曼帝国领土,奥斯曼軍队不堪一击,节节败退,希腊軍队直逼伊斯坦布尔。

    不过伊斯坦布尔毕竟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奥斯曼跟俄国作战,别的地方可以将主力都抽调走,首都还是保留了一批常备軍队,还有负责保卫苏丹的禁卫军,加上这里历史上各路势力的长期争夺,地利优势等,伊斯坦布尔城市本身的防御能力还是很强的,希腊軍队,被阻挡在了伊斯坦布尔郊外。

    这种情况让英国人松了一口气,事情还没有全坏,只要希腊人不碰海峡,别的都好说。

    而希腊人似乎也按照这种剧本再走。

    希腊十万主力軍队受阻于伊斯坦布尔,可是在其他方向,进军异常顺利。希腊新军,在希腊民族踊跃参军,又招募了十万士兵。

    新兵经过简单训练之后,三万軍队开进了保加利亚,两万大军开进了马其顿,两万軍队开进了阿尔巴尼亚,都取得了很大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