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节 女沙皇兵锋所指

    第五百三十六节 女沙皇兵锋所指 (第2/3页)

口,在英国市场上,也可以跟美国谷物一决高下。

    农业很重要,农业能养活人,人口是軍队的基础。

    基于一个较为稳定的富农体系农村,穆拉维约夫打造出了一个俄国式的后备兵役制度,跟中国相比,俄国农民是全民皆兵的,而且当兵是义务,平时训练并不算服役,没有军饷。但军装、武器必须装备。乡兵制度下,让俄国后备軍队人数可以达到五百万人,战时可以征召三百万用于前线作战,两百万人还可以用于控制地方秩序。这样战争期间,俄国可以动用三百五十万人用于作战,比之前几乎多了一倍。而且相信也更加安全,因为剩余青壮都被富农为首的农村领袖带领维持秩序,防备出现内乱。

    内乱的基础是饥荒,或者失业,俄国市民群体很少,只有六七百万,其中男性青壮年,大概有百万左右,穆拉维约夫将这些人组建成国民军,平时进行简单的训练,战时用来维持城市秩序。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用于防守作战。

    还有快速动员体系,仿照普鲁士建立了总参谋部,制定细致的作战方案。其中包括軍队运输,后勤保障等相互配套的制度。但跟普鲁士的参谋总部比起来,效率还是有所不如。

    后备兵役制度的建立,让俄国的战争潜力大大加强。俄国不是奥地利,不是打一个冲锋就能打垮的。因此即便动员体系稍微低效,也足以支撑俄国軍队集结起来。这样的俄国已经不容轻视,该发出自己的声音了。

    从地形上来看,不管是攻击西乌克兰,还是攻击多瑙河地区,都不存在太大的困难,这两地跟俄国平原是一个板块。

    西乌克兰不用说了,跟东乌克兰隔着一条第聂伯河,两岸人口语言文字都是相同的,跟俄语差别也不是很大,基本上不需要专门训练就能直接沟通;唯一的区别是,东乌克兰信奉东正教,西乌克兰信奉天主教。

    黑海沿岸低地从伏尔加河下游一直到多瑙河口都是平坦的地形,当年游牧民族为什么从这里迁入巴尔干地区,因为这一带都是连绵的草原,骑着马过去一马平川。这里的人口也因为伏尔加保加尔人的迁徙,已经斯拉夫化,虽然语言上跟斯拉夫语不同,但宗教信仰上,却也是东正教。俄国统治这里,比天主教的奥地利统治更容易。

    但一次向两个方向扩张,这意味着跟奥地利全面开战,俄国跟奥地利的距离,以及俄国的动员体系,注定打不了普鲁士那种快速战争,一旦战争变得漫长,那么就给了其他大国干涉的机会。

    最让人担心的,还是越来越强大的普鲁士,普鲁士波兰一体,现在已经是中欧一霸。那么西乌克兰方向的扩张,就太敏感了,如果进攻这里,普鲁士跟奥地利联合的话,俄国就算取胜付出的代价也很大。

    如果向南方的多瑙河扩张,只要中国人不干涉,那么俄国将轻松击败目前还不太稳定的奥地利。他们可以把北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