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节 革命时代

    第五百五十七节 革命时代 (第3/3页)

有不同。与普鲁士类似的是,出身于保守农村的軍队,站在了皇帝一边。城市居民也没有拿起武器,只是别有用心的政治团体,想要谋求权力的资本势力,和寻求稳定生活的工人阶层都走上了大街。他们堵住了官府的大门,在街道上设置了路障。提出了各种要求。

    这种情况下,皇太子分寸大乱,他手下的官员都在极力怂恿他采取措施,有的希望皇太子下令迅速镇压,认为城市已经彻底失控,如果不尽快镇压,驱散工会组织的工人,则后果不堪设想。老成持重的官僚,希望跟工会谈一谈。找各种帮会头子做中间人,满足一些穷人的要求。

    皇太子不知所措,中国有史以来还没有出现过如此规模的城市暴动,强行追溯,得追溯到东西周之际的国人暴动上,完全没有什么参考意义。

    他拿不定主意,在已经完全失控的松江府、广州府和福州府三座发展最早,规模最大的工业中心,已经进驻了大军的情况下,反对派依然不放弃,他们依然竖着街垒,拿着各种粗制滥造的武器跟官兵对抗,他们的要求绝不改变,酝酿了这么多年,经历了多少斗争,好容易借助这次大规模经济危机的机会,将市民和工人发动了起来,此时放弃,半途而废,再想等到这样的好机会,不知何年何月。

    镇压的命令都已经拟定了,最后一刻皇太子的勇气失去了,面对外敌他不怕,因为他知道他绝不会打输,但这种内战,他没有底气,向几十万人开枪,如果还无法镇压下去,他不敢想象后果,法国虽然是一个小国,但法国大革命的惨状,足以警醒任何大国。

    而且軍队也不太愿意打仗,尤其是紧急命令下,能及时赶到城市的,只有当地的辅兵,这些驻防兵,都是本乡本土人,跟起义民众有千丝万缕的瓜葛。官府找各种帮会头子跟工人组织沟通,那些工人组织也找了当地的名望,跟軍队沟通。辅兵军官们已经多次将士兵不想作战的情况上报,担心强行命令士兵开枪,会引起哗变。

    镇压民众的名声不好,士兵哗变的风险太大,这些都让皇太子感到恐慌,最后一刻,他将问题推给了他爹,一封电报拍到了武当山。

    在武当山修心养性的周琅也时刻关注着情况,他收到皇太子的电报之后,叹息一声,这个儿子总是让自己不甚满意。所能选择的无非是镇压和让步两种,他都没有选,而将选择交给了别人。在这个时候,放弃选择,意味着放弃权力,他现在还有一个爹可以依靠,如果将来亲政了呢,他会交给谁?

    周琅对时局也很感慨,该来的总是要来的,尽管他已经小心维持了这么多年,但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重建趋势,还是将革命势力推到了前台。

    周琅这两年交权之后,他基本上不管事了,哪怕发生了战争,他都可能不闻不问,以目前的国力,打输打赢都不会伤筋动骨,唯独这种内部的斗争,他不能不闻不问,因为唯有这股力量,能颠覆中国这样的帝国。

    所以周琅准备一番,立刻高调公开行程,返回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