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节 产业升级

    第五百七十一节 产业升级 (第2/3页)

这个乡村工厂一直依靠廉价水力维持的地区,最后一批作坊也停业了,蒸汽化大工厂彻底淘汰了作坊生产。

    但经济危机结束之后,这些幸存下来的工厂扩张速度极快,他们管理能力更强,技术水平更高,不到半年时间,雇佣工人的数量就已经超过了经济危机之前,而总产量却超过了经济危机前的一半。显然优胜劣汰之后,效率大幅度提高了。

    类似的情况,在机械制造业,造船业,矿业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变化最大的,还是金融业。金融业是重灾区,他们是泡沫的制造者,也是泡沫破裂后死的最惨的。公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救市,但金融业还是倒闭了一半之多。大量热衷于风险的金融机构倒闭,包括数百家股份制钱业公司,这些公司之前一直被认为不可能倒闭,但依然死在了经济危机之下。尤其是大量县级钱业公司,他们高息揽储,低息放贷,抢夺市场,他们的利润空间本来就小,风险控制又不足,结果成批的倒闭。

    大浪淘沙,剩下的大都是一些资本雄厚,自有资金更多,风险意识更强的大型钱业公司,跟铁路行业一样,金融业更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行业。不过金融业的从业壁垒没有铁路行业那么高,因此总数还是巨大的。

    经过这次洗牌后,中国依然有数万家金融机构存在。但开始形成了一批巨头,有十几家省级钱业公司,最大的是广东钱业公司、江苏钱业公司和浙江钱业公司三家。五六家私人银行,最大的是日升昌票号、蔚泰厚票号。保守经营的山西人,在这次经济危机之后,大有斩获,过去跟他们竞争的大量江南中小钱庄,因为作风大胆,扩张极快,反而死在了危机之中。经济危机过后,保守的山西人,在金融业中占了半壁江山。

    中国度过经济危机的方法,并没有压榨殖民地,也没有出台政策限制殖民地的产业,让殖民地只能成为市场。但度过经济危机之后,增长的后劲却开始显现。因为不压榨殖民地,让中国海外领土的经济条件甚至比国内更好,这是一个更富庶的市场,更加可持续。

    北美形成了自己纺织工业,不但没有被这次经济危机打倒,反而因为经济危机期间,涌入了大量城市失业劳工,工厂规模更大,设备更先进的北美纺织工业反而得到了发展。经济危机之后,中国北美领土甚至不需要进口纺织品了。他们把本土和英美棉布彻底挤出了北美市场,而且向本土大量输出棉纱。这意味着他们的产业升级了,从提供原材料转变为提供初级加工品。

    但北美市场比以前更大,因为他们开始进口更多的机器设备,在皇太子高关税壁垒的限制下,以前从美国、英国进口的机器,都转向了从本土进口,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他们进口本土的纺织设备、采矿设备,出口棉纱和矿产,都是附加值较高的贸易。中国印度领土,人口更多,相对资源较少,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