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节 德美冲突(2)

    第五百九十六节 德美冲突(2) (第2/3页)

南方跟天主教势力做着艰难的斗争。但是在北方,波兰是一个异类,在一片新教诸侯中,波兰是一个天主教国家,他西边是德意志的新教地区,东边是东正教的俄国,他在一片异教派中间,保持了顽固的天主教传统。压不住巴伐利亚,还压不住波兰了,结果就在俾斯麦发动的针对南部天主教的文化战争中,波兰反倒是成为受到打压最严重的地区。

    波兰王国领地内,俾斯麦动不了,波兰跟普鲁士组成联合王国,就好像英国跟爱尔兰的联合王国一样,各自有各自的议会和政府,相对独立,是同一个王权下的统一。但在普鲁士一边,居住着大量的波兰人,这些波兰人受到了最强力的排斥。

    德国政府在东部边境省份,制定了日耳曼化政策,打着抵制德意志帝国东部“波兰化”的口号,民族主义思维背景下,德国东部有一股所谓的波兰“渗透”威胁。强制推行日耳曼化的政策,包括行政机构只能使用德语,学校教学只能使用德语和德文,任何官方场合,都不允许说德国之外的其他语言。

    这样的政策,跟德国在阿尔萨斯和洛林推行的政策没有二致,必然遭到反抗。德国政府对反抗者采取强硬镇压措施,甚至驱逐本国波兰人。短短几年之内,2.2万波兰人以及1万多名拥有俄国或奥地利国籍的犹太人被赶出德意志帝国的东部省份。他们

    当中许多人被驱逐到波兰王国。但是在这里,这些人甚至很难维持最基本的生计,因为波兰本身也是一个人口过剩的国家,工业又远没有德国那么发达,波兰人本身就在向美国大量移民。由于移民形成规模,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波兰人移民美国的流程十分简单,只要三个条件,50美元,1个地址,有人接应。波兰内地的移民,一般花费一周时间折腾到但泽港口,检查身体健康后才被允许上船。之后先去德国,换乘前往美国的船,顺利的话在海上漂泊一两周抵达纽约。下船还要接受美方的身体检查,没有虱子,没有肺结核、伤寒等疾病的话,就可以获准入境美国。

    一般波兰犹太人会留在纽约,波兰人则会前往芝加哥。芝加哥甚至发展成海外最大的波兰人聚居城市,素小波兰之称。除了美国,也有不少波兰人选择留在欧洲,去了英法等国定居。但这些受到德国民族统治排挤,移民英法等国的波兰人,往往是经济条件较好的阶层,他们是技术人才或者商人之类,不需要去美国寻求生计。

    俾斯麦的民族政策,也不能说是一种残酷统治,在这个时代其实十分正常。不止德国在排斥波兰人、犹太人,其他国家也在排斥德国人。其实跟犹太人一样,德意志人也是一个在欧洲分布十分广泛的民族,东到伏尔加河流域,西到法国,南到黑海都有德意志族群生活。也许是因为更加动荡,或者因为主要聚居在中欧地区,便于向四方迁移,德意志民族在欧洲的分布,比其他民族都要相对广阔一些。

    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欧洲的民族主义,之后的战争让传统的王朝恩怨变成了民族仇恨。民间的排挤,政府的驱逐都不罕见。比如普法战争爆发后,8万名德国人被法国驱逐出境。战后法国将阿尔萨斯洛林割让给德国后,13万不愿受德国人统治的法国人离开了这片曾经属于法国的领土。在俄国居住的德国人,也在战争期间,以及和平时期,不断逃离民族意识越来越强烈的俄国。这几年近5万名生活在伏尔加地区的德国人下决心离开了自己的居住地。凡是新兴民族国家出现之地,或是在古老的多民族帝国推行民族政策之时,便存在着民族不融合的危险。

    民族主义的冲突是一方面,还有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带来的人口压力。但最大的原因,还是社会变革时期,造成的旧社会秩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