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节 中国经济升级(1)

    第六百三十七节 中国经济升级(1) (第3/3页)

购了,而是根据客户的意见,从设计、下单到送货一条龙服务。他在欧洲和中国都雇佣了一些艺术家、设计师,在欧洲的设计师可以上门为那些大客户服务,听取他们的意见,帮他们出主意,最后总结出符合客户需求的设计意见,将设计意见通过电报、信件送到中国,中国设计师负责具体落实这些意见,有时候甚至会将具体方案又传回欧洲,得到客户的满意和确认之后才会下单。一套象牙制品,一整套婚礼餐具,或者一件装饰珠宝的华美婚纱、礼服等商品,有时候甚至需要两三年才能交货,价格也高昂到令人咂舌,动辄数千上万马克。这样的高级消费,全世界范围内,也就只有那些大贵族,大资本家,大银行家才消费得起,而他们也乐此不疲。

    中国人早期引入、学习、模仿法国的奢侈品模式,并将其嫁接到中国庞大的手工艺品生产能力上,现在已经超越了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出口国,奢侈品出口跟普通商品最大的差别在于,奢侈品还附带有文化输出和品牌积累的效果。文化输出上,中国的绘画技法,雕刻技法,造像思想,会通过瓷器、雕刻品传播到西方,影响西方人的审美方式。品牌积累上,当西方人看到中国商品总是精美的瓷器,华丽的丝绸,昂贵的饰品,他们对中国的印象不可能会差。久而久之中国商品天然就形成了一股口碑,让中国商品在消费者的印象中第一反应就是精美、华丽和奢侈。就好像后世中国人一听到德国制造,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做工精良。

    像德璀琳这样,通过各种方式,将中国文化产品输出到国外的商人不计其数。德璀琳洋行在欧洲是最大的中国工艺品出口商,可在全世界来说,并不算大。那些受中国文化影响更深的国家,进口中国文化产品的规模更大。比如日本、朝鲜、越南、南非、满清、印加王国等等国家,他们不仅仅局限于手工艺品,大量直接进口中国的书籍。从传统经典,到最新的流行读物,都能在这些国家热销。

    就算是欧洲,德璀琳洋行也越来越受到其他竞争者的挑战,法国人比德国人更有文化产品的嗅觉,在发现德璀琳洋行的业务模式之后,法国人紧跟着加入了这种邮购业务,之后意大利人也加入了进来,法国和意大利人在文化产品的设计能力上,甩开了德国人八千里地。法国自不用说,意大利在后世享有“意大利设计,德国制造”的美誉,意大利的设计水平,是能够跟德国的制造水平相提并论的。

    法国和意大利竞争者的出现,让德璀琳洋行的业务开始萎缩,作为欧洲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法国市场日益被法国本土代购企业夺走,这让德璀琳开始思考转型。

    这几年他发现了一个日益明显的现象,中国经济日益表现出一种跟欧洲迥异的特质。

    他发现,在欧洲很难投入商业的一些技术,一些产品和设计,在中国有可能获得成功。一些在欧洲推广缓慢的商品和技术,在中国有可能一日千里。然后这些在中国催熟的商业模式,又可以返销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