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节 三面合围

    第二十节 三面合围 (第2/3页)

方的清军有上百人,东方莲池潭那边清军大概两百人,南方是清军的主力接近五百。按照这样的兵力,基本上可以认定,凤山县几乎调动了境内三大营的所有兵力,北边的应该是兵员数量一百八十的冈山营,东边的则是拥有兵额三百的下淡水营,南边则肯定是从县城方向调来的南路营主力,兵额五百。

    敌人总兵力接近一千,而且不是采取直接进攻的方法,而是采用围而不打的战术,这确实让周琅陷入了困境之中。因为周琅的计划中,最大的依仗就是雇佣兵更先进的武器,更强的战斗经验和组织能力,加上地利之便可以抵挡数倍敌人的进攻。最大的缺陷是兵力不足,根本就没有余力反攻出去。可现在敌人明明拥有十倍的兵力,却并不发动进攻,反而采取包围战术,长期封锁的话,左营这个地方就是死地了。

    可就算是被封锁,注定要死的话,那也需要一个死亡的过程,真正的疾病是,左营高层内部出现了问题,科林跟周琅就目前的局势意见出现了分歧,而且俩人都很坚持己见。

    科林认为目前敌人采用了最正确的战术,抓住了己方兵力不足的死穴,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扩张兵力,他要求周琅立刻拿钱出来,在城里招募当地士兵。

    “勋爵,这种做法只会让我们更加被动。贸然雇佣当地人作为士兵,他们的忠诚完全无法保证。”

    周琅觉得这简直就是常识问题,根本就没想到科林会提出这种业余的建议。

    他们跟当地的关系表明上不错,但那是基于他们不骚扰当地人,还能给当地人带来实惠的情况下,周琅认为当地人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他们得到物资,可从当地招募士兵,这就太异想天开了。

    在这里能招募士兵的地方,一个是左营城里,这里毕竟过去是凤山县城,尽管官府搬迁,带走了官员、胥吏和士兵等几千人,可留下的居民依然有两千多,这些大都是商人、工匠,以及一些店铺的伙计,另外还有一些闲人。这些闲人倒是能雇佣来,但恐怕一打仗,他们就当了逃兵。城外有几个村庄,比如渔村万丹村。可问题是,之前跟万丹村打过一仗,杀了他们几十个村民,现在家家戴孝,不组织起来来寻仇就不错了,万丹村民是不可能来帮他们打仗的。

    左营附近的几个乡村也不用考虑,乡村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地主和宗族,这些宗族势力不可能投靠一个不靠谱的外族势力,反而在左营失陷之后,几个村庄的青壮都武装了起来,组成了团练,他们不帮当地官府来打左营就烧高香了,还指望能从他们哪里招募士兵。

    可是科林就是不信:“忠诚?周先生,您是再跟我开玩笑吗!这世界上还有比效忠金钱更坚定的忠诚吗?只要你愿意花钱,多少人雇不来?而且我不需要多少人,只要在给我三百个人,我就能打出去,解除敌人的封锁。”

    周琅心中暗叹,文化差异啊,他大概能猜到科林的想法。作为一个生长在以雇佣兵为主力进行战争的国家,科林对拿钱办事的士兵实在过于放心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