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节 整训

    第三十八节 整训 (第2/3页)

去训练士兵,他们以为完成了训练后,还能回去。军官们都分开了,然后才开始打散士兵,这时候士兵没有军官带领,军官没有士兵可用,完全没有组织,也就闹不起来了。加上周琅保证军官训练完成之后,他们还是军官,还是把总,又保证他们的军饷,因此也没闹出大事,除了私下里有些怨言外,就这么平稳的完成了建制的重组。

    菲舍尔带着十个人,每人负责五个队的训练,五百人就这么分配下去了。

    语言沟通依然存在问题,但问题已经没有过去那么大了,经过这几个月的接触,不少雇佣兵已经能听得懂几个简单的中国单词,但更重要的是,大家的手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飞速的提升。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周琅将常用的军事术语不但翻译了过来,还将中国话口令,用西方音标标注了出来,等于形成了一个简单的小词典,让军官们都背熟了。用口语现在没有一个雇佣兵可以交流,但所有人都学会了周琅翻译的军事口令。

    加上之前这些士兵也都观摩过其他士兵的训练,算是基本明白他们要做的动作,无非是站站队、走走步,在雇佣兵军官连说带比划中,虽然杂乱,但也能站成队列,慢慢进行训练了。

    可即便如此,训练效果也是奇差无比,让士兵去站个队几乎是军官一个个去摆弄士兵,左右转齐步走之类的动作,也是连拉带比划,往往是这个走对了,那个又错了,大多数时间都用来纠正错误了。

    所以周琅依然继续充当翻译,但他不可能给五百个士兵都做翻译,所以他只能做军官队的翻译,五十个军官是菲舍尔亲自训练,周琅作为翻译,即参与训练,也是加深跟这些军官的感情,以及相互了解的好机会。

    后世的大学军训,往往都是一个月左右,训练的结果也顶多就是走走步、列列队,个别条件好的大学,可能还会给几发子弹去实弹射击一下,现在周琅手下这些几乎全部由文盲组成的军官,加上语言沟通效率不高(有翻译也不如直接沟通),就是给他们一个月,也不可能达到大学军训的水平,而大学军训在周琅看来就是花架子,所以时间十分紧迫。

    科林那边第三天就传来了消息,他已经跟清军交战,科林详细的描述了跟清军的战况。他承认这次遇到的清军战斗力有所增强,科林用两百人防守半屏山阵地,其中有十门大炮,两百支步枪的火力,清军也有为数不少的大炮。但双方并没有爆发像样的炮战,对方似乎对炮战显得十分不适应,但清军依然能够在炮击之下保持冷静,在这个时代,大炮的威吓作用远大于实际杀伤力,清军不怕大炮的情况下,大炮并不能摧毁他们。接下来清军发起冲锋,他们拥有数量为三百的骑兵,这让他们几乎冲进了半屏山阵地百米之内,但在步枪攒射之下他们人马死伤不少,最后不得不撤退。

    第一次冲锋失败之后,清军停止使用马队冲锋,而是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