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节 广东局势

    第五十三节 广东局势 (第3/3页)

   通过这些手段,马嘎尔尼虽然没有拉拢到各国跟他站在一起,但也没有让各国商船站在官府一边,算是让其他国家都保持了中立。

    这已经算是最好的结果了,说到底尊严还得靠自己才能捍卫,自己丢的脸,那就得自己争回来。

    但马嘎尔尼不是科林,他没有科林那么激进。虽然他的军事素养没有科林高,可这并不妨碍他能更理性,更正确的看待问题。

    首先马嘎尔尼本人的能力确实很强,他出身于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毕业于都柏林三一学院,之后进入伦敦坦普尔大学进修,师从荷兰伯爵(霍兰伯爵)亨利·福克斯。1764年,被任命为全权特使,赴俄国与叶卡捷琳娜二世商谈结盟事宜。之后他进入英国议会。1769年,返回爱尔兰出任爱尔兰议会议员,并出任爱尔兰事务大臣。1775年,他出任加勒比群岛总督。1780年,出任印度马德拉斯总督。1786年,他拒绝出任印度总督,返回英国。

    虽然马嘎尔尼的主要履历是从政经验,缺乏军事经验,可常年作为海外殖民地总督,基本的军事常识还是有的。而且他也在印度做过马德拉斯总督,对印度的历史和现状比科林要清楚的多,他当然也知道辉煌的普拉西战役,但他很清楚,那是一次野战。

    他不但比科林更懂印度,最关键的是,他比科林更懂中国,甚至可以说,马嘎尔尼是现在最了解中国的英国人,这半年来他就一直在研究中国,走访了许多中国地方,中国让他最震惊的地方在于,即便是最普通的一个县,都会有一座颇具规模的城池。

    城堡化!这是马嘎尔尼认为中国跟印度最大的区别,他使团中的军事专家做过评估,即便是中国最坚固的长城,也无法防御重炮的轰击,可同时他们也很清楚,有城墙跟没有城墙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中国国土的城堡化,让马嘎尔尼认为,要攻占中国,就必须一座堡垒一座堡垒的攻击下去,需要消耗的兵力是无法想像的,别说英国了,就是整个欧洲都不具备这种规模的人力。

    因此跟科林不同,马嘎尔尼并没有天真的想要通过一场战役,就占领中国的一个省,或者其他什么目的,他更多的是要争尊严和争利益。

    尊严自不用说,对方得给英国一个说法,释放扣押的东印度公司职员,并给与道歉和赔偿,利益方面,马嘎尔尼希望能得到自己去北京没能得到的利益,也就是开放贸易和建立商栈。

    当然一座城池一座城池打下去,别说整个中国了,就是一个广东省都打不下来,可广州城还是有可能的,因为这座城池就靠近河流,可以直通要害,直逼中枢。

    但依靠自己手里的一千来人依然不够,广州可是一座大城,整个欧洲比这座城市大的,也没有几座,一千人铺开了,手拉手都围不住这座城,所以他需要更多軍队。

    这时候周琅来了,马嘎尔尼是十分高兴的,开办了热烈的舞会招待这个中国人,这个一年之内在英国人中声名鹊起的中国人。

    出席宴会的,除了马嘎尔尼和使团中一些头面人物,比如著名的斯当东等,还有周琅的老熟人科林,比周琅更着急的科林比周琅早了一天来到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