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节 苦战

    第六十六节 苦战 (第3/3页)

住。偶然发现自己身后已经出现了对方的軍队,探马马上回去报告。

    镇守东港的是澎湖水师协副将李南馨,收到探马回报之后,李南馨已有撤退的打算,毕竟海上被堵,后路被封,情势不利。但他没想到对方那么果决,他再次派人去探了一次,想探明对方兵力即部署,结果就回报贼寇已经渡河了。

    这等于彻底将他的后路堵死了。

    李南馨是一个正印武官,乾隆三十六年武进士出身,今年都六十岁了。就算不学无术,人到了他这个年纪,也会有相当的感悟,更何况他是正印武科举出身,而且十分喜好读书。他读书读到了深处,有自己的见地。写过三篇文论,《尝论将腹心》、《论闽省盐政》、《论台湾》,是有相当真才实学的武官。

    看到敌人的行动,他也感到有些头痛,对方也太愣了!

    老道的李南馨马上就知道真正的威胁在哪里,他马上调兵出东港,向北进攻,必须打通退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毕竟太险,他的年纪更愿意求稳,更愿意打堂堂之战,行险求胜那是年轻人的套路。

    李南馨也很果断,结果就让赵文遇到了一场苦战。

    赵文扶竹竿渡河,尽管之前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还是有大半火药浸水,他手下全是步兵,武器就一支步枪,没了火药,威力就减了一半。

    幸亏赵文是一个谨慎稳重之人,他登岸之后,立刻命令士兵先设置障碍,在河堤附近的官道两侧,用削尖的竹子,扎了三道竹墙。竹墙一边连在河堤上,另一边则是当地的稻田,这等于彻底断了交通。

    然后他让士兵在竹墙后晾晒火药,本以为敌人不会来的那么快,谁知道竹墙刚扎起来,对方的大军就到了,而且军容齐整,跟以前遇到的清军有些不同。

    赵文只能马上让人备战,竹墙提供了很好的保护,但竹墙其实不高,人可以在后面站着开枪。

    但由于只有一半步枪打的响,火力大受影响,加上滑膛枪的准头,实在是不敢恭维,结果敌人竟然攻了上来。

    对方百余人,分成五队,举着圆盾,快速冲来,冲上来也不开打,而是往竹墙上缠油布,扔下了十来个人,却也烧了第一道竹墙。

    赵文命令士兵退到第二道竹墙后,对方如法炮制,又烧了第二道竹墙。将赵文逼退到第三道竹墙后,这是最后一道竹墙,可赵文却不知该怎么处理。在左营的时候,他阻挡清军登陆,设置壕沟等障碍,清军稍加攻击,自己就放弃了,可是这股清军却死缠烂打,让他一时没了主意。

    但他很确信,第三道竹墙是一定不能放弃的,对方放火根本挡不住。但手下人不能退,必须死扛,一旦对方过了竹墙,正面交锋,火药浸水的情况下,对赵文很不利。

    清兵烧了最后一道竹墙,赵文就带人在焦黑的,甚至冒着火的竹墙后面继续坚持。清军则在另一端用弓箭攻击,尤其着重攻击官道上的竹墙。眼看着就要打开缺口,赵文见一线士兵坚持不住,马上将二线补充上去,二线士兵上了刺刀,就是去拼命的。

    可这时候中央的竹墙不但被清军先是火烧,又有步兵拆毁,露出了一个一丈多的缺口,谁也没想到清军竟然派了一队马兵从这里冲了进来。赵文的二线士兵挺着刺刀就怼上了这支二十多人的马兵,一下子伤亡惨重,被马兵借助冲击力杀了一个对穿。

    赵文在最后面看到情况,心下一狠,自己就带着一百人挺着刺刀杀了上去,目标就是那队马兵,目的是为了堵住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