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节 花钱买路

    第九十九节 花钱买路 (第2/3页)

湖都能拿下,没道理拿不下周琅手下的海寇。

    对于金夏海寇的应对措施,长麟一面继续表示要诏安,要抚,先稳住海寇,待朝廷大军往还,然后一鼓作气拿下海寇。

    既然是要稳住海寇,那么在台湾被收复之前,长麟就有了借口不跟周琅发生冲突了。

    他的奏折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发往北京,一来一回只需要一个月时间就能送达,是这个时代最快速的传递方式。

    但这一个月中,足够很多事情发生了。

    来往金夏两岛贸易的福建当地人变得多了起来,但他们大多是被周琅守军的厚利打动,来给軍队送一些给养的,周琅最期待的茶叶并没有多少,也不是来自武夷山,而是零零散散来自各地的散茶,数量十分有限。

    显然从武夷山到出海口,清军的十步一岗五步一哨不是那么容易通过的,没有实力的茶商很难打通整条商道。

    真正的大茶商,早就习惯了走陆路,翻越武夷山经过江西到广东,虽然路途遥远,关卡林立,但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运输链,可从武夷山到大海,却没有现成的运输渠道,单独的商人很难独自打通这样一条通道,因此武夷山的茶叶就无法出海。

    这种状况,周琅认为单凭福建本地的小走私商恐怕无法解决,他需要一个有能力的人,不采用暴力的方式来疏通这样一条通道,哪怕疏通的代价很高昂,但只要打通了,接着就是源源不断的茶叶供应。

    这个人选自然是人情练达的魏连理,将魏连理从广州调到厦门来,也是就近看住他,以免发生赵文那样的叛逃事件。

    周琅不知道的是,当他的信送到广州去的时候,魏连理真的生出了叛逃的心思。

    他正在广州享福呢,颇有些乐不思蜀,别说危险的前线了,台湾他都不想回去。

    无论是青楼风月,还是山珍海味这些他最喜欢的东西,台湾都远远比不上广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