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久违的味道

    四十、久违的味道 (第2/3页)

,远处已有村民下地种田了。

    路边的草木,已被寒霜打湿,地上散落着一些枯黄的落叶,告别了树的束缚,跌落尘埃。

    他一贯有早起的习惯,行走在乡间,看着有些陌生的环境,放下了多日来紧绷的心。

    等到天光大亮,他叫起了还在酣睡的祥子,这家伙一开始还睡不惯,但后来又垫了一个厚被子竟也呼呼睡去了。

    二人开着车,去镇里找了一家经常来他们村里盖房、装修的工程队,和领头的人说明了一下情况,那人带着两个工人跟着二人一起去他家废院去查看一番,经过丈量和检修,他们建议将东边房子,全部拆掉重建,西边进行重新修缮即可。

    他告诫工程队长,院中地面不需深挖,如果挖到一口水缸,千万不能动。西屋的保家仙堂,也不能动。

    那队长也是农村人,深知这保家仙的重要性,看过了摆设、位置后,答应他不会动这两个地方的。

    两人经过一番计算、商讨,最后商定,由工程队全包(包工包料),20天完工,最晚一个月(考虑天气因素)内,价格3万。

    这种方式,他可以省去不少麻烦,有他妈和张大娘张罗就够用了,他不用在这盯着干活,可以安心的回城里处理国学社的事儿。

    忙完这一切,已是中午时分,二人来到张大娘家一起吃饭。

    张大娘家是多年的邻居了,从小就没少照顾他们。她老伴前几年走了,她和儿子、儿媳、孙子一起过,倒也没什么矛盾。

    她还有一个闺女,嫁到了邻村,平时也经常回来团聚。

    今天,她把闺女叫回来帮忙一起做了一桌大席,来招待赵元康一家人。

    一来,给他家压压惊,毕竟家宅失火,是一件不愉快的事儿。

    二来,既然赵元康买了这么多东西,他们也不好意思自家吃,大家一起热闹一下,尽了地主之谊,也增进了邻里的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张大娘的儿子厨艺不错,逢年过节都是由他掌勺,而他媳妇和妹子就一旁帮厨,倒也体现了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不一会儿,一张大大的圆桌上,摆满了丰盛的美味佳肴。

    农村摆酒席,以大鱼大肉为主,滋味儿足,量大,管够儿,才能代表主人家的热情好客。

    这桌酒席,除了大量的荤菜,还加了几道特色的农家菜,做到了荤素搭配,看来这位大哥颇为用心,怕一味的荤菜,让赵元康、祥子这样在城里待惯了的人不合口味。

    他仔细数了一下,上了四凉、六热、四主菜和一盆汤。

    四个凉菜:酥鱼、驴肉**、酱牛肉、姜汁松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